莫开建向记者展示收藏的烟标。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新锐
烟标,即香烟制品的商标,俗称烟盒。家住市区交通北路的莫开建今年66岁,是一位烟标收藏爱好者,收藏烟标已经50多年。如今,莫开建家里共藏有8000多个烟标。
12岁开始收藏
“我从12岁开始收藏烟标,现在保存下来的有8000多个。”7月20日,记者见到莫开建时,他指着桌子上摆放的烟标说,50多年来,他不管走到哪儿,只要看到没有见过的烟标,就会想办法收藏。
最开始,莫开建收集的烟标来自捡拾,不管破损的还是揉皱的,只要捡回家就小心弄平整然后保存起来。为了收集没见过的烟标,莫开建还专门跑到一些宾馆饭店捡。
参加工作后,同事们有了空烟盒莫开建就会要过来,时间一长,大家都知道他喜欢收藏烟标,就主动把空烟盒送给他。
喜欢收藏的人最怕别人看上自己的藏品,莫开建也遇到过这种情况。那年他调动工作,一名同事找上他,想让他把烟标留下做个纪念。莫开建抹不开情面,只好忍痛割爱,把收藏的几千个烟标拱手相送。“那都是我最早的收藏,有许多还是珍品,具有历史意义。”莫开建说。
烟标上的时代印记
莫开建不但收集烟标,还进行研究。他发现每一个烟标背后都有它独特的时代印记,比如山水风光、人文历史、国家发展变化、人物故事等。
记者在莫开建家中看到,有一些早年的烟标,图案和色彩相对简单,质地也比较差,但时隔多年,仍然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
“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反映在烟标上,烟标的种类也逐渐变得丰富起来。”莫开建说。
“从小烟标中可以看到大世界,我感觉烟标不仅是一种设计艺术,更是社会百科全书。”莫开建说,“近些年来,我还致力于宣传吸烟有害健康,专门收集了一些宣传反对吸烟的烟标,不仅有国内的,还有国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