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带孩子去旅行,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意义非凡的亲子教育机遇。但旅行归来,一心想让孩子长见识、学知识的家长发现孩子不仅写不出一篇旅行日记,甚至连去了哪里都说不清楚。如何让亲子游更有意义?近日,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
□本报记者 尹晓玉
1
家长花费不菲 孩子所获寥寥
7月19日,刚刚结束英国之旅的苏女士谈到这次旅行的感受,颇为失望。“我儿子今年9岁了,同班也有学生出国旅游,为了不让孩子落伍,这个暑假,我和几个朋友各自带着孩子到英国旅行。这一趟旅游,我和儿子共花费3万元左右,相当于我近半年的收入。”苏女士说,让她没想到的是,旅行归来,感觉孩子一无所获,连去过哪些地方也说不清楚。“每到一个地方我都提醒他要好好听导游讲,要把一些知识记到心里,注意积累素材。不然就白去了,但儿子就是不用心。”苏女士无奈地说。
也有家长表示,出去玩,孩子唯一的收获就是带回家一堆玩具。“这个暑假带儿子去北京玩了一圈,一到酒店孩子就不愿意离开,感觉最开心的不是在景区,而是在酒店的房间里看电视。好不容易把他带出酒店,每到一个景点,他都只盯着路边的玩具摊,不买就哭闹。除了买回来一堆玩具,什么收获也没有。”张磊说,昂贵的投入,带来的并不是与之相等的见识增长,确实让人失望。
2
亲子游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谈起亲子游,大多数家长都是希望孩子能通过旅行增长见识,获取知识,留下宝贵的记忆。所以,一到假期,就有很多家长以让孩子长见识为目的,带孩子去各地旅游。一路舟车劳顿,奔波在一个又一个景点。“这是黄鹤楼,你背背学过的诗。”“这就是你课文中说的那个地方,你好好看看”……亲子游中,经常听到家长这么说,旅行更像是一次考试或者一堂历史课。除了长知识,亲子游还有什么意义?可能家长和孩子都不太清楚。
对此,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王燕老师表示,有的父母特别想让孩子长见识,所以不管到哪儿,都会对景点讲解一番,比如这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里,适合的生存环境是什么等,弄得孩子比在学校上课还累。“明明孩子不感兴趣,家长还硬逼着孩子看出点什么,从中学会点什么,其实是很不明智的。”王燕说,亲子游说到底是父母陪孩子一起出游,其真正的意义应该是父母放下工作,放下手机,和孩子待在一起共度一段时光,家人之间相互依靠,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包容,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无间。
3
如何让孩子在旅行中有所收获
当然,全家游一圈价格不菲,如果能在增进家庭关系的同时,让孩子长了见识,学了知识,肯定是更好的。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在旅游中有收获呢?
市第二实验小学刘博老师表示,出门游玩不仅是看热闹,还要看门道。建议出发前,家长能和孩子一起做功课,比如和孩子聊聊旅游的目的地,从网上找一些景点的介绍,让孩子参与行程的制订等。既避免了到景点后走马观花地游览,又为孩子的知识增添了丰厚的一笔。
“我不建议孩子太小的时候,就带着到处去‘长见识’。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他们最热衷就是游乐场、动物园,带他们长途跋涉去长见识,意义不大。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在先,行路在后,也就是积累在先,实践在后。所以读书要趁早,游历别太急。有了些知识与智慧再游览壮丽山河一点都不迟,读了《岳阳楼记》再‘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会更有意义。”刘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