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9年7月26日 星期

《弟子规》的德育方法


四、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

自我教育的德育方法,是受教育者根据德育目标和要求,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主动产生进取之心,不断自我认识自我省视,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

《弟子规》十分重视孩童的自省,要求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学习,在不断反思中成长,例如“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这是教育孩子们要见到别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就要立刻去学习,即使与之相距很远,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也就是说要求受教育者能时刻以较高的伦理道德水平严格要求自己,自我规范,自动自觉地改正错误,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见贤思齐。

又如“见人恶,即自省;有则改,无则警。”是指看到别人的恶劣的品行,要即刻自我检讨。如果发现自己也有这些道德品质上的瑕疵,要立即改正,如果没有也要时刻警惕。这是要求受教育者自省自查道德品质上的缺失,将道德的学习过程转化为自觉的过程。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是教育孩子当自己的道德品质、学识、才能、技艺不如别人的时候,应当自我勉励,迎头赶上。也就是说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应当自勉自省的同时还要对自己产生信心,不断自我鼓励从而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

当今我国青年思想教育,应当积极提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自我教育的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教育活动只是外因,永远无法代替受教育者的认识、内化活动和实践、外化活动。

叶圣陶曾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这里所说的“不教育”可以理解为自我教育。只有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取决于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不断自检自省自勉自励,主动提高自身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平,自觉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行为方式,从而做到把道德融入思想灵魂,内化为道德理念道德情感,增强实践道德的自觉性。

自我教育是教育的客体转化为主体的过程,也是内在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扬的表现。受教育者必须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持正确的方向,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未完待续)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