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张新锐
今年65岁的万宝祥是召陵区翟庄街道冯庄村的村民,是一名书法爱好者。
7月24日,记者走进万宝祥家时,他正在二楼的“书房”里挥毫泼墨。这个“书房”十分简陋,门口没有安装门,房间里没有电扇,写字的桌子也非常简陋,靠墙一块大木板铺上一块毡垫,四条桌腿很细,仿佛支撑不起那块薄薄的木板似的,唯恐一动就散了架。尽管如此,却丝毫抵挡不住万宝祥书写的兴致,只见他大笔挥动,不一会儿,狂草体书法“雷霆万钧”四个大字就呈现在记者的眼前。
从小受父亲熏陶
“我从8岁开始学习书法,12岁能写春联。那时,一到春节,家里就堆满了红纸,都是村民送来让给写对联的。”说起少年时的往事,万宝祥一脸自豪。万宝祥的父亲对书法有相当深厚的造诣,他从小受父亲的熏陶。“我先后练习过各种书体,真草隶篆都下过功夫,最后选择草体为终生最爱书体,因为草体能够自由地抒情与表达,适合我不羁的性格。”万宝祥说。
万宝祥以前从事印刷工作,也是与字打交道。那时的印刷技术还比较落后,靠铅字排版,遇到特殊要求的字体往往需要临时制作,这时万宝祥就会被指派来完成这项任务。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促进了他在书法方面不断提高。万宝祥也曾多次参加一些书法比赛活动,多次获奖。
在书法世界里享受晚年生活
退休后的万宝祥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练习书法就成了他每天的乐趣。“人老了也要有点事做才行,如果每天闲着就会消沉颓废,人生变得毫无意义。”万宝祥说,“每当我走进简陋的书房,站在桌案旁,闻着扑鼻而来的浓浓墨香,书写的兴致就会油然而生。”他每天坚持书写两三个小时,如果哪幅字写得比较好,便身心愉悦,有时写得不顺心也从不气馁。在万宝祥看来,练习书法不论成败,每天有进步、有提高就是快乐。
万宝祥不只是为书写而书写,他很注重学习别人的书法艺术,每天或收看书法家的示范视频,或搜集一些临帖内容,或翻阅、欣赏精致的书法作品,或阅读有关书法练习的指导、评论……无论早晚,除了定时健身、散步,他总是沉浸在茫茫文海墨香里。
每天专注于提笔练字,让万宝祥全身心投入其中,烦恼皆消、宠辱皆忘,生活变得快乐、充实起来。在挥毫泼墨之际,抒发情怀之时,心无挂碍,心平气和,心情舒畅,怡然自得。
“书法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让我的晚年生活越来越充实。”万宝祥说,“在我看来,书法艺术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