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明风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7月30日 星期

“教科书式让道”应成常态


□木须虫

7月22日早高峰时段,四川遂宁市消防人员处警通过当地一处隧道时,隧道内所有私家车司机纷纷向行车道两侧挪车,腾出了可供一辆车通行的空间,消防车得以优先通过。消防员拍下视频传上网后,被网友称为“教科书式让道消防车”。

“教科书式”一词,通常都是规范标准的形象说法。这次被网友称道的“教科书式让道消防车”,与常见的礼让救援车辆相比,显得更专业、更整齐划一,在狭窄、车流量很大的隧道,能够做到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

首先,礼让要有集体的共识,正如“短板理论”所说的那样,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短板而非长板,一个人不礼让或者没有意识到礼让,急救的通道都没办法打通。时常见诸媒体的不礼让急救车、消防车的案例,其实都只是个别或少数司机缺乏礼让意识,但所反映的则是整体文明的困顿。

同时,在没有组织引导的情况下,每个独立的司机个体之间如何协调,既取决于清晰的规则意识,也取决于相互之间行为的认同和良性示范。遂宁这次让道,有司机事后表示,从后视镜看到后面车辆纷纷靠边,自己也跟着那么做。这“跟着做”的背后,其实就是一种良性的氛围,礼让变成行为共识,形成积极的示范效应。

此外,礼让还是个技术活,及时正确避让,才可能让每个个体的行为反映到整体上是协调有序的。消防车经过隧道只花了5分钟,是平时拥堵时段通行时间的四分之一,整体及时正确的避让操作功不可没,这些显然还得益于“如何避让”的能力的长期养成。

“教科书式让道”,见证了文明成长的进程。在汽车日渐普及的城市,礼让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达成共识付诸行动,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出现在遂宁的这种集体的自发、有序和富有效率的礼让通道的现象,当下虽然还比较少见,但它所带来的启示是:其实大家都是有公共意识,都是能够做到的,但是我们更需要行动,需要养成习惯。长此以往,礼让会成为每个司机的文明习惯,善待急救、消防车辆会成为城市交通中司空见惯的风景。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