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受访学生:张桓耀
毕业学校:漯河四高
高考分数:618分(理)
录取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家庭住址:郾城区龙塔街道
7月30日,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张桓耀正在给5名高中生上物理课。分析思路清晰、讲解绘声绘色,俨然一名职业教师。其实,张桓耀还是一名18岁的准大学生。因为家里穷,为攒大学学费,今年6月一参加完高考,他就打上了暑假工。
张桓耀给高中生作辅导。
□文/图 本报记者 尹晓玉
妈妈打零工供他上学
为了解张桓耀的情况,7月30日上午,记者先后来到他的家中和他工作的地方。
张桓耀家是郾城区龙塔街道的一处农家小院,房屋已经破旧不堪,客厅里放着一组老旧沙发和一台老式电视机。令记者眼前一亮的是,一整面墙上贴满了他的奖状。
张桓耀和妈妈、姐姐一起生活。姐姐正在大学读书。妈妈文化程度较低,没有固定工作,靠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她每天早上5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月有2000多块钱的收入。
“我没什么文化,原来在离家不远的工厂打零工,一个月1000多块钱。孩子们慢慢长大了,要上学、要生活,日子越来越艰难,我就辞了工作找了现在包包子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收入比原来高多了。”张桓耀的妈妈告诉记者,她现在就想着拼命工作,让儿女都能顺利上完大学。眼看着儿子已经被大学录取,马上就要开学,学费还没有攒够,她心里很着急。
经常学到凌晨
家境贫寒,让张桓耀倍加珍惜读书的机会。在学习上,他从来不敢放松,尤其是进入高中以后。高一,他当了班长,一边学习一边处理班里的事情,经常感到时间紧迫。怎么办?他用一张大纸,写下每天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利用每天上下学路上的20分钟时间,复习这些知识点。
进入高三,他学习的思路是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大量地做习题。“高三上半学期,在进行第一轮复习时我参加了学科竞赛,需要抽时间进行专门的训练,复习的内容就落下了一些。竞赛结束后,我就每天晚上自己补习。”他告诉记者,随着复习量越来越大,他会对题目进行甄别,只做新颖一些的题目,跨过那些已经熟练的题目,使学习更有效率。
“整个高三,为了节省时间学习,我选择了住校。我每天和同学一起在晚上和课间到操场跑步,锻炼身体,避免生病影响学习。其他时间几乎都用在学习上,经常和同学一起在寝室学到凌晨。”张桓耀说,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当时真的辛苦,但也很值得。今年高考,他以618分的优异成绩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
辅导班代课攒学费
为了攒学费,高考一结束,在一名学长的引荐下,张桓耀来到离家不远处的一所培训机构代课,主要是教高中生物理和数学。
7月30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给5名同学上物理课。讲课生动有趣,谈吐落落大方,他身上没有生于贫困的悲观情绪,满是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
“在辅导班工作,虽然不用像上学时起那么早,但感觉比上学辛苦。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体会到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下功夫才行。” 张桓耀说,每天中午和晚上下班后,他都会在辅导班备课,完成备课后才回家吃饭。
谈到学费,张桓耀说:“我大学一年的学费是6500元钱。在辅导班一个月,可以挣3000多元钱。再凑一些,应该差不多了。”
关于未来,张桓耀的回答让人惊讶:“未来并不想赚太多的钱,而是希望成为有理想有情怀有作为的人。原来一直在学习,很少接触和了解社会,觉得自己的眼界等方面都有限。进入大学后,想更多地学习书本以外的东西,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