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
写作这件事情,对于小孩子以及非专业人士来说,更多的是将内心想法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父母完全可以帮助孩子进行提升和顺化。
从口头到书面,确实需要学习和转化。有些孩子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但是一落实到笔头上便是一塌糊涂。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从小的练习不够、阅读不够、思考和逻辑性都还不够。
写文章非常讲究构思,很多孩子的内心想法都是灵光一现,十分散落,单独拿出一两句,十分闪亮,却难以组合成一篇长的文章。孩子写作不够好的主要的难点就在于思考不够,想法没有围绕一条主线在进行,逐步推进。
因此,父母平常跟孩子互动,可以多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平常带孩子阅读绘本,在孩子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要学习那些优美的词汇,有意识地在恰当的生活情境里使用,以备写作之用。
孩子写作显得匮乏,大部分局限在使用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比如自己看见了什么,谁说了什么话等。一篇好的作文感触觉应该是饱满的,孩子年龄小,处于具体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较弱,所以最初写作,更要多引导孩子抓住自己的各个感官通道的体验,嗅到什么气味?摸到什么感觉?尝到什么味道等。以后年龄大了,才能够进行抽象的思辨和论述。
比如一篇文章里曾经写道,一位小女儿很想念自己的妈妈,在接到妈妈电话的那一刻,感觉身上好像披上了一条温暖的毯子!这是典型的心理感觉和生理感觉交互出现的表达。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有在这些方面积累感受的先决条件,父母要注意收集和引导。
孩子能在文中引用经典,势必增分,很小的孩子也要懂得,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意思,但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可以查找网络或是求助于父母,比如,孩子想要表达自己很着急,说自己的内心像要着火了一样,可以怎么说呢?心急如焚!
这些所谓技巧的前提,还是孩子的内心体验和想法。一个生活匮乏的孩子,即使阅读再多的书籍,他写出来的东西也是空洞的,只有真实的内容才能打动人心。写作是个工具媒介,帮助我们记录、表达、传播和交流。孩子一旦注意到了生活实践的积累,写作能力稍微点播便会被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