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龙
正值暑期,家教生意更为走俏。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家教简历注水是业内的公开秘密,家长花高价请到的很有可能是家教中介虚假“包装”出来的老师;家教行业缺乏准入和专业标准,相关部门监管乏力,一旦发生事故难以追责。有关部门应推动制定行业标准,加强对家教市场的监管,促进家教行业规范化发展。(详见本报8月2日14版《家教行业的“水”有多深》)
家教行业存在乱象,不仅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业,甚至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如同媒体报道的案例,有家长给12岁的女儿请了个上门家教,但女儿的成绩却越学越差;调取监控后发现,家教老师上课经常说些惊悚恐怖、污秽不堪的内容。试想,若不是及早发现,就有可能给孩子的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梳理相关报道,家教行业乱象主要表现在一些家教中介机构对所推荐的老师存在身份审核不严甚至信息造假的情况;为招揽生意,有的家教机构让家教老师瞎编简历,只要能吸引家长注意,得到家长认可就好;还有就是其中存在价格乱象,比如,一些机构甚至开出了金牌家教一小时500元、补齐语数外三科一年15万元的“天价”学费。
家教行业乱象之因,一则在于行业标准的缺失,家教市场长期处于没有标准、缺乏监管的自发状态;二则在于违法成本低,对于家教行业存在的问题,媒体不止一次进行报道,但并未得到根治,这与行业监管与执法力度不足有一定关系;三则从业人员缺乏职业素养所致,这不仅丑化了自己的名声,且扰乱了市场。
对家教行业乱象不能放任。建立完善行业标准很有必要。诚如专家表示,家教行业要有一定的门槛,要有准入机制。比如,教育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可以制定行业标准,鼓励广大从业者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证书。相关部门当引起重视,对家教市场存在的乱象找准病根,精准施药。
从监管角度来讲,相关部门应严格监管相关中介平台,督促这些培训机构履行好主体责任,把好教师准入关。行业自身应强化自我监管,尤其是具体从业者须增强法律意识,在法律及道德框架内做好本职工作。
消费者也应增强防范意识。要知道,家教服务隐蔽性很强,一旦发生语言暴力、性骚扰等恶性事件,对孩子的身心伤害往往更为严重;当面临权益被侵害时,当及时依法维权,从而使不法家教机构及家教教师得到依法打击,这也有助于净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