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梦得,苏州人士,进士及第,他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被誉为“千古一人”苏东坡的骨灰级粉丝。他还是著名的经学家、藏书家,他的《避暑录话》堪称“读书避暑指南”,书中所录唐宋时期一些文化名人读书消暑轶事,生动有趣,不失为优质的避暑精神食粮。
叶梦得父子边喝“扎啤”边读书
绍兴五年(1135年)盛夏,因酷热难熬,从福建安抚使岗位退居湖州的叶梦得每日早起,便带着“挟书”的儿子叶栋、叶模及门生徐惇,跑到湖州卞山半山腰找一块“泉石深旷、竹松幽茂”的地方,或“各自捧读”,或“质疑请益”,或“泛古今杂事”,所读所议既妙趣横生,使人渐忘暑热。
避暑读什么书最佳?叶梦得卖了一个关子:“因日取所喜观者数十卷,命门生等从旁读之,不觉至日昃。”这凸显了他的阅读量之大、阅读种类之多,叶家原“藏书三万余卷”,“靖康之难”后“所亡几半”。尽管如此,他当年夏天搬出来晒的书,20天才能粗读一遍,且多为“手抄本”。叶家父子视暑天读书为雅事,每晚都喝三杯自制“扎啤”,并兴奋地说:“读书避暑固是一佳事,况有此酿。”
欧阳修爱玩“击鼓传花”
其实,叶梦得父子盛夏喜欢读书避暑喝“啤酒”还是“抄袭”宋初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欧阳修读书避暑钟情“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每到暑天,邀朋呼友光临他建在扬州的“别墅”——平山堂论诗谈词之余,就玩“击鼓传花”游戏,“遣人走邵伯取荷花千余朵”,插在百余个盆中,摆放于宾客之间,“遇酒行即遣妓取一花传客,以次摘其叶,尽处则饮酒”,通常玩到深夜“载月而归”。为此,欧阳修还兴奋地作诗云: “一生勤苦书千卷,万事消磨酒十分”。
苏东坡听“聊斋”避暑
有生活情趣的苏东坡“读书消暑法”别具一格。在黄州和岭南时,每到酷暑,苏东坡每天早上起来后,“不招客相与语”,必出门造访他人,且所造访者不分贵贱、贫富,“各随其人高下,谈谐放荡”,遇到不会讲故事的,他“则强之说鬼”,并告诉对方“姑妄言之”。于是,没有不喜欢跟他聊天的,且“皆尽欢而后去”。
苏东坡避暑不仅喜欢听“聊斋”,也酷爱话“封神”,并且还曾上当受骗。元祐初(1086年),一个自称经常与后晋水部员外郎、修道成仙的贺元一起玩的骗子乔仝告诉他,时年150多岁的“贺神仙”曾看见他行走在密州(今潍坊)大道上,现在很想见他。苏东坡大喜,并从羞涩的囊中摸出二十缣钱相送,还一口气写诗五首相赠。骗子乔仝“讫不复见”。
晚年,苏东坡经王黎引荐又遇到一个名叫姚丹元的骗子,这个姓姚的骗子本名叫王绎,是开封城一个“富二代”,因不肖,被父赶出门,他便装成道士四处行骗,吹嘘自己道行了得。(苏东坡)“尤奇之,值以为李太白所作赠诗数十篇”。有好事者将苏东坡“制酒”及“受骗”等“糗事”发到群里,结果倾倒一批粉丝,流量猛增。原来“全才”苏东坡这么有趣!
在山水间读书消暑
与情趣盎然的苏东坡相比,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读书避暑便显得沉闷乏味。屁股像长了刺的王安石“非卧即行”,他晚年居南京钟山的谢公墩,夏天“每食罢”,就带上书、骑着一头小毛驴上钟山,“纵步山间”,累了找一块有树荫的地方倒地就睡,往往太阳下山才归,并“率以为常”。同样喜欢到山水间清净度夏的中唐名相裴度就讲究多了,他盛夏“山居七年”:每天“饱食缓行初睡觉,一瓯新茗侍儿煎。脱巾斜倚绳床坐,风送水声来耳边”。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