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8月8日 星期

爱心桥上人潮涌 爱心人士捐款忙


□本报记者 朱 红

实 习 生 陈 婧

本报“爱心桥”助学活动仍在继续进行,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陆续抵达,助学善款累积数额在持续增长,记者也被一个个善良的人感动着。

8月6日,爱心人士李海霞将1万元善款送到了漯河日报社。李海霞今年40多岁,目前在漯河市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工作。

采访中,李海霞告诉记者,对她来说,吃饱穿暖就可以了,但是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不能耽误,特别是对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获取文化知识,走进大学校门,是他们改变贫困现状的一个途径,绝对不能耽误他们上学。

十多年来,李海霞将节省下来的钱攒起来,不仅在开学季帮助贫困学生,平时只要听说谁家孩子需要钱,谁家病人急需钱,她就三百五百、三千五千地送过去。在捐款助人时,李海霞没有丝毫犹豫。

“我始终关注、关心、关怀弱势群体,做一个阳光善良、积极向上的人,用正能量感染身边的朋友。截至目前,具体资助了多少个学生,我自己也算不清,大概捐了有十万多元吧。”李海霞笑着说,只要她的捐款能让那些贫困学子得到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她就非常欣慰。

记者了解到,工作中,李海霞同样勤奋敬业,连续六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漯河日报曾对她进行过报道,她被评为“最美漯河人”。2017年,李海霞还被评为“漯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在李海霞的发动下,漯烟物流慈善爱心团队于2016年7月成立,不定期地去福利院关爱孤残儿童,对生病的单位职工及职工家属进行捐助,对贫困学生伸出援手。

爱心市民王女士今年30多岁,她来到漯河日报社,为“爱心桥”活动捐出2000元钱。市民周甜也捐出了500元,帮助贫困学生。

采访中,两位女士均表示,只要贫困学生能走进大学,她们这份爱心是应该的。

此外,记者了解到,还有一些热心公司也帮忙宣传“爱心桥”。

汇洲文化传播公司免费在全市公交出租显示屏上滚动播出“我要上大学——漯河晚报爱心桥行动第九季”,为“爱心桥”活动宣传献出自己的力量。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