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文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9年8月8日 星期

音乐——人类灵魂的避难所
■音乐欣赏漫谈之四

□胡心才

前面我们讲的三节,其实就一个意思,音乐人人可以听得懂,人人都可以有对音乐的独到理解和感受。但我们还是喜欢听一些轻音乐、流行音乐,而不喜欢或不想听严肃音乐、古典音乐,为什么呢?我认为,不仅有观念层面的障碍,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在感觉层面上,我们不能接受严肃音乐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音乐形态方面,人们感觉严肃音乐的音调比较怪异。我们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是五声音阶,12356(哆来咪索拉),缺少4(fa)和7(si)这两个音节,半音很少,我们从小听到大,听习惯了,一听《茉莉花》,好听!《春江花月夜》,听懂了!可是,西方的音乐基础是七声音阶,1234567(哆来咪发索拉西)音音俱全;而日本的音乐也是五声基础,但它是13467(哆咪发拉西),少了2(re)和5(sol)这两个音节。我们没有或者很少接触这些东西,猛然一听就会感到怪异、不习惯。

二、人们还不爱听不能唱的音乐、太慢的音乐、太低的音乐、太弱的音乐、变化太细微的音乐、没有旋律的音乐、太吵闹的音乐,这是因为人的感知能力是需要训练的,人耳大概能听到20Hz到20000Hz的音高范围,更高或更低的音就需要通过训练才能感受到。而那些无标题音乐,如交响曲;无调性音乐,如勋伯格的十二音序列音乐《华沙的幸存者》等,欣赏起来更是摸不着头脑。

三、严肃音乐比较复杂。其实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没有明显的界线,我们喜欢听鲜明的通俗的音乐,但是,在经过训练以后,我们也能听复杂的严肃音乐。比如,交响乐一般都有四个乐章,每一个乐章都有固定的速度和情绪,第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般是快速的奏鸣曲式,结构复杂、情绪严肃,确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调。第二乐章就要单纯、亲切得多——它的速度缓慢,富有歌唱性,旋律宽广如歌,因此这一乐章往往成为全曲的抒情中心。第三乐章是舞曲性乐章,所以这一部分的音乐速度又加快了,多采用小步舞曲,或者是诙谐曲,节奏欢快活跃、音乐富于变化,温文尔雅的小步舞曲很有可能就会转变成粗俗的舞曲,甚至是一支不像舞曲但充满活力的曲子。什么事情到了快要结尾的时候,人们都想升华一下,交响乐也不例外,所以它的最后一个乐章通常是带有总结性的,音乐速度比第一乐章还快,而且一般会采用民间节日欢乐的场面,或者是胜利的颂歌来作为整部交响曲的结束。懂得了这些,欣赏起古典的交响乐来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四、人的感觉能力是有发展阶段的。只有当你的感觉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你才能真正欣赏这种艺术。当然,这需要训练和时间。当然,除了感觉能力,偏好和心情也是主要的因素。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那么听音乐就是减压的最佳方式。旅游、体育锻炼、语言倾诉都可以减压,但都不如听音乐来得这么便捷灵活。现在音乐院校都开设有一个崭新的专业叫音乐治疗,就是通过音乐来治疗人的心理问题。音乐治疗中有一个同步性原则,就是你选择的音乐要与你当时的心情保持一致,然后逐渐把你带到你想要的情绪。这种方法对于调整人的情绪、激发人的创造力、想象力,提升生活品质和档次,具有更加广阔的意义和价值。

有一个音乐美学家,说过一句比较经典的话:“音乐是人类灵魂的避难所。”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而音乐就是这样一门艺术,没有任何一门艺术能像音乐这样给每个人如此广阔、如此自由、如此自我的精神空间。

愿我们每个人都享有这样美丽的“灵魂避难所”!

相关视频请下载或登录漯河发布传统文化微课堂。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