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受访学生:邓松博
毕业学校:漯河高中
高考分数:587(文)
录取院校:郑州大学
家庭住址:源汇区大学路
“我命由我不由天!”家庭贫困,但邓松博从未放弃希望。他从小就努力读书,希望凭借所学知识改变家庭的命运。面对困难,邓松博从未退缩。高考一结束,他就打工挣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圆大学梦,让改变家庭命运的梦想照进现实。
□文/图 本报记者 潘丽亚
实 习 生 陈 婧
听话懂事
邓松博的父母都来自农村,一直在漯河市区打工。
45岁的妈妈曹云霞,9年前从漯河一家鞋厂下岗。没有技术、没啥文凭的她,如今为床上用品店做点加工的活儿,每月收入不足1000元。
46的父亲邓孝民,干过推销员、做过建筑工人,听说哪里需要人干活儿他就去干,只希望能多干点活儿多挣点钱。
邓松博他们一家三口,由于收入不稳定,日子一直过得不宽松。
去年,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妈妈曹云霞甚至停掉了个人的养老保险。
“孩子要上大学了,负担肯定会更重,我自己少花点就能给孩子多攒点。”朴实的曹云霞总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好不容易儿子考上了梦想中的郑州大学,她为儿子感到骄傲,坚决不让儿子在钱这个问题上受到困扰。
“家里条件不好,我俩文化水平又不高,在学习上根本无法辅导孩子,所以从小我就教育孩子,路是要自己走的,学得怎么样都靠你自己的努力。”邓孝民告诉记者,儿子从小就听话、懂事,没有上过任何辅导班,学习都是靠他自己,每天晚上学习不达到自己的目标就不睡觉。
虽然无法辅导儿子的学习,但邓孝民全身心地呵护儿子的成长。
“从我上初中开始,我们家里的电脑、电视就没有再开过。”邓松博说,为了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从不在他面前玩手机,每天晚上自己学习时,爸爸就在他旁边陪着看书。
“为了不打扰他学习,我自己也学着看书。这些年,家里光是各种各样的书就买了几百本,我基本上都看完了。”邓孝民说,他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就只能用陪着看书默默地支持儿子。
邓孝民说,儿子很懂事,直到得知被郑州大学录取,才去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手机。
自律自强
“虽然爸妈都是普通打工者,但是他们懂得知识的重要。他们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让我好好学习,无论再苦再累也供我读书。”邓松博说,爸爸妈妈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用行动来表示。只要他学习上有需要,买辅导书什么的,爸爸妈妈立马掏钱去买。
“我学习主要是靠自律,因为我明白,如果我不努力读书,就没有办法改变家里的命运。一想到爸妈在外面辛苦打工,我就没有理由让自己放松下来。高三的学习特别紧张,但是我没有退缩,紧跟着老师的计划复习。”邓松博告诉记者,他始终坚信,努力就会有收获,努力就会有希望,努力就能过上幸福生活。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他们一家人特别开心。
对于上大学的学费及生活费,邓松博的父母并没有多说什么。他俩告诉儿子,上了大学还要继续努力,学费的事情有爸妈,不用他操心。
但是,邓松博已经暗暗下了决心,进入大学后,除了学习,还得勤工俭学。
邓松博告诉记者,他还希望大学的生活能让自己的性格更加开朗。争取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替父母解忧,不让他们再这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