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辉 张玲玲
“没想到市委、市政府用如此高的规格礼遇我们,幸福感爆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宣讲好人故事,让身边更多的人争当好人”……在8月26日的“漯河好人”看首都座谈会上,6名好人代表谈及首都之行感慨不已。
近年来,在沙澧大地,好人好事、凡人善举如雨后春笋,形成了“漯河好人”道德品牌、文化品牌,引发了社会各界点赞。此次漯河好人看首都活动,就是一次向全国人民展现漯河文明城市创建中涌现出的感人故事,让更多人感受到漯河这座城市的温度和善意。
首都之行 感受好人荣耀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漯河“十佳市民”活动举办20周年之际,8月20日,漯河市组织开展了“漯河好人”看首都活动。在京期间,10位“好人”代表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观看了升旗仪式,参谒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攀登了长城,参观了鸟巢、水立方等处,感受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体会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成就和伟大变化。
一听说是“好人”到访,包括天安门广场在内的很多地方都专门提供了贵宾通道,让“好人”代表们享受到了特别的礼遇。
“意外、惊喜、自豪,平时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北京,这次去北京让我体会到了祖国的繁荣和强盛,感受到英雄们的伟大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提及刚刚结束的北京之行,入选今年3月份中国好人榜的临颍县繁城镇扁担杨村村民郭丽丹仍激动不已。
“没有想到政府用如此高的规格礼遇‘中国好人’,幸福得无以言表;没有想到自己微不足道的付出与表现,却得到领导如此的肯定与褒奖,惊喜、幸运、感动、自豪、感谢。这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鞭策,是进步的起点,更是前进的动力。”2012年就曾入选中国好人榜的漯河医专二附院的医务工作者齐彤这样总结自己的北京之行。
会上,好人代表纷纷表示,要将此次之行受到的礼遇讲述给身边人,激励着更多的人成为好人。“作为漯河市上千名教师的代表,我要把在北京的见闻感受讲给老师们听,进一步增强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老师们做好人、做好事,讲奉献、讲团结,教好书、育好人,给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入选今年1月份中国好人榜的舞阳县朱耀环小学校长王艳霞说。
好人代表 分享心路历程
在座谈会上,好人代表们分享了各自成为“好人”的心路历程。
帮患者寻找失散30年的家人、救助夜晚摔倒路中央的醉汉、送迷路老人回家……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之余,“中国好人”齐彤竭尽所能地给予别人帮助。“最初,在为患者治病之外帮助他们寻亲,我担心受到批评,后来不仅帮患者治好了病,还帮他们找到了家人,特别欣慰。”齐彤说,最开始做好事时,还有点顾虑,有一次在帮助摔倒路人时,她还担心被讹。另外,作为医务人员还是要干好本职工作,忙着去做好事,她担心会被同事认为是“另类”,后来单位领导也找她谈心,明确表示单位大力支持这种文明善举,从此,她更加坚定了做好人好事的信念和决心,遇到有困难的人,她会义无反顾地去帮助。
“1986年,我放弃在大医院工作的机会,来到位置偏僻的村里开了第一家诊所,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两把凳子,150块钱的药品就是所有的家当。条件艰苦得难以想象,家里人全部反对,但我却给村民们带来的希望,乡亲们再也不用长时间忍受病痛的折磨。期间有村民得知我要走的消息后,跪求我留下,最终我选择了留下。”作为好人代表,召陵区邓襄镇沱南村村医郑玉海说,如今,诊所拥有医护人员13名,承担着周围20个自然村的基本医疗服务。
“一路走来,虽然充满了艰辛,但我走得很充实。”谈及学校从没有大门、院墙,仅几十名学生,发展到如今拥有400多名学生,舞阳县朱耀环小学校长王艳霞眼含泪水。
一位农村弱女子,为了让环卫工人等弱势群体每天早晨吃上热饭,自己吃尽了苦头,却坚持开办了临颍县第一家爱心粥屋。“从开办粥屋以来,一些人对我的行为表示质疑,但坚定自己的信念,做一个造福他人、奉献社会的好人。”“中国好人”郭丽丹说。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