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 刘开元
漯河高中二(22)班
“沙澧东去,通江达海,天赐螺湾,两水相融……”孩提时代总爱坐在“老虎滩”前的大石头上,看着前方碧蓝的河水,双脚不停地晃啊晃,一遍遍不停地诵读着这些并不太拗口的文言文,摇头晃脑,满脸陶醉。
真心爱这片土地,它虽不似北京、上海那样繁华,但小城也有着它那独特的韵味。
《帝范》有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前些年,漯河也曾遭遇过“雾霾围城”的境况,但人心齐泰山移,全民同心,加之政府的正确领导,合理规划,高标准严要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镇定思过,三载终梦圆。如今的漯河,天很蓝,云很淡。
漯河,景美,人更美。而其人美,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各家对邻居、对远方亲朋甚至是不知姓名的陌生人的热情招待,用的都是各家最拿手的饭菜。漯河,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而漯河菜,虽无太多的推陈出新处,但“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漯河以其海纳百川的胸襟与气魄,博采众长,终成一方独特之风味。
漯河人,从来不在招待远方宾客的饭菜上马虎。瞧,一盏热气腾腾的红烧肉端上餐桌,打开盏盖,清香弥漫,红晕初显。一块肉,肥瘦相间,肥肉不冒油,一股汤汁深藏不露,肥而不腻,再加上红色映衬,令人不禁胃口大开;瘦肉则纹理分明,浓重汤汁深入其中,且丝毫不塞牙缝。初尝时,只觉又糯又软,肥瘦适宜。再品时,肉已尽而味无穷,浓厚与清香交替在味蕾中绽放,强烈的刺激感直透神经,片刻的舒爽足以使人浑身一震,回想联翩。
说实在的,论其美味,胡辣汤、火锅、麻辣烫、串串香与红烧肉相比,有过之无不及。当远方朋友来时,席子一铺,板凳一放,热腾腾的饭菜一摆,所有的饭菜都带着漯河味儿,氤氲的蒸汽里都弥漫着漯河人热情好客的芳香。
漯河,始终敦本务实,乘势待时的等待着发展的最佳机会;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永远进击。身为漯河青年,强国有我。漯河,感谢有你;相信有我。如今,我们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