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2019年8月29日 星期
液氯置换为次氯酸钠
多部门合力除隐患

工作人员抽取次氯酸钠样品进行碱含量检测。

□文/图 本报记者 王 辉

姚晓晓

8月28日上午,经济技术开发区漯河兴茂钛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东北部,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十几名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他们并不是在进行化工生产,而是在消除一项安全隐患,将液氯置换为次氯酸钠。

原来兴茂钛业公司停产留下液氯约181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我市多部门合力,从7月下旬开始,对液氯装置设备进行维修、堵漏、更换、改造,对液氯进行安全处置,积极消除隐患。

企业停产留下安全隐患

“按照规定,企业停工前应该将危险物品处置完才可停产,可是兴茂钛业公司今年4月突然停产,留有大量液氯未进行处理。”经济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郭诗浩告诉记者,在安全检查中,他们发现兴茂钛业公司各种安全设施处于无人看管状态,部分安全设施已超过检验有效期,大部分设备、管道已经开始锈蚀、老化。

特别是兴茂钛业公司液氯储罐区4号和6号液氯储槽存有液氯约181吨,并且液氯储槽显示压力较高,存在较大的事故安全隐患。可按照兴茂钛业公司目前的情况,短时间内很难恢复生产,因此对液氯库区储存的液氯进行安全处置就变得很有必要,十分紧迫。

为全面了解兴茂钛业公司安全情况,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聘请河南永银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的液氯专家,对兴茂钛业公司液氯库进行了检查,并请专业的评估公司对液氯库区的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估,最终制定了一系列的处置方案。

“从事故后果模拟表情况来看,液氯储罐在容器整体破裂、静风等极端情况下发生泄漏中毒事故,将可能波及周边群众生产生活,所以消除这项安全隐患迫在眉睫。”郭诗浩说。

预计9月20日处置完毕

兴茂钛业公司库存液氯安全稳妥处置现场,除了聘请的专业机构工作人员,记者还看到公安、消防、医疗、安监、环保等11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在现场做好了应急准备。

现场进行安全处置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采用的是液氯汽化吸收法,尽量利用现有设施,采取液氯自然汽化或增加加热汽化装置等方式,使液氯汽化后,进入尾气吸收塔,用烧碱吸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终制成次氯酸钠。

“时间到了,赶紧进行游离碱含量检测。”在液氯罐仓库内,几名工作人员正在用盐酸、双氧水、酚酞等进行碱含量检测。

潘喜梅是河南永银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的一名检测工,她和同事已经在兴茂钛公司存放液氯罐的仓库工作一周了,每半个小时就要进行一次检测。

她告诉记者,液氯处置首先要缓慢开启液氯储槽上部排放槽压的阀门,注意观察循环碱液的温度和颜色变化,要求碱液温度小于40度,碱液颜色无色或黄绿色。

“检测游离碱含量就是为了及时调节通氯量,反应初期氯气量适当大,反应后期减少通氯量以确保生产的次氯酸钠为合格品。当游离碱小于1%时,停止通氯,再将次氯酸钠转至成品罐。”潘喜梅说。

“从7月下旬开始至8月初近20天时间,我们陆续对液氯装置设备进行了维修、堵漏、更换、改造等工作。截至8月27日,液氯处理装置已经不间断安全运行5天,已处置液氯36吨,剩余145吨液氯。”郭诗浩说,液氯处置受每天气温高低的影响,如果每天按处置液氯6吨来计算,预计9月20日可以处置完毕。

天气预报

今天

多云间晴,20℃~32℃

明天

晴间多云,19℃~31℃

后天

晴间多云,19℃~30℃

市气象局提供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