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挺华,助人为乐“中国好人”,一个一辈子都在做好事的“活雷锋”,在8月18日晚上,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9岁。
钟挺华年轻时就是个乐于助人的“热心肠”,离休后一头扎进了爱心事业中,知道自己年事已高,将不久于人世之后,更是在病中填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自愿捐献遗体供于医学教学和研究。他就如同一团火光,几十年如一日忙碌、奔波在公益之路上,用自己的光亮和温度,去温暖他人,毫无怨言,并且乐此不疲。
创“核心价值观演示操”
倾力关爱未成年人
钟挺华祖籍为广东省蕉岭县,1930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1934年回国,1958年到东安县工作,1986年从东安县委宣传部离休。离休后他将全部身心投入到爱心事业上,组建雷锋车队,设立雷锋班级,带动3万志愿者学雷锋,做好事……2016年12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说起钟挺华做的好事,其中有一个鲜明的标签——“关爱未成年人”。钟挺华跟好友李楚民一起编了一套 “核心价值观演示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生动的体操方式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示操编好后,钟挺华主动去到东安县各个小学为学校老师教学,再由学校老师教给学生。“他(钟挺华)比我们这些老师还要有耐心,一遍遍为我们讲解、示范,直到确保我们这些‘学生’都学会了。”石期市中心小学的老师桑荣群说。
钟挺华尽己所能关爱和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他编写倡导青少年遵纪守法的快板诗、顺口溜;为帮助贫困生身心健康成长,成为雷锋精神的接班人,10多年来,他给受资助的学生写了400多封“家书”,赠送学习资料、贺卡等8000余份。
对公益事业大方
对自己和家人却很“吝啬”
钟挺华一个月有近8000元的离休工资,除了留下1500元作为每月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全部用于爱心事业中。从2002年至今,钟挺华省吃俭用,相继发起创办了三个助学基金会,资助贫困学生800余人次,累计为公益事业捐款达30万余元。
在同事眼里,钟挺华是个十分大方的人。但在家人眼里,钟挺华却是个“抠门”的人。
钟挺华家住东安县老城区一幢老居民楼,屋里摆放的家具早已磨去了棱角。家里因为摆满雷锋像章、有关雷锋的报刊书籍,以及他收集整理的雷锋文献,显得更加狭小。
老伴唐庚妹说:“我们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40元,他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帮助大家。”
“我父亲对自己非常‘吝啬’,常说能吃饱穿暖就行了,他没有手机,很少买新衣服,也常常告诫我们要节俭。”钟挺华女儿钟红说。钟红还告诉记者,父亲生病住院后,她发现父亲的工资卡里就只有五块五毛钱。
一辈子“学雷锋”
离世后捐献遗体
“我比雷锋早出生10年,上世纪60年代听说他的事迹后特别感动,那时我就决心向雷锋学习,多做好事,坚持做一辈子。”
钟挺华一直用行动在践行这句话,一生坚持学雷锋。
2013年6月,钟挺华向东安县大盛中学捐赠第一座雷锋雕像,至今,他已为46所中小学校捐赠雷锋铜像,让雷锋精神能永驻校园。
“我当过兵,是雷锋同志的战友,我要向战友学习,把骨髓里的爱都奉献给社会!”早在五年前,钟挺华就向家人表达了捐献遗体给医院作研究的意愿。
“父亲提出这一意愿时,我们作为家人是不同意的。”女儿钟红说。后来,在钟挺华的一再劝说下,家人们最终选择支持老人的决定。2019年7月31日,尚在病中的钟挺华老人意识好转,便要求填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
8月18日晚,钟挺华因病去世,根据钟挺华生前遗愿,去世后丧事从简,并将遗体捐赠给医学院用于医学研究和教学,不留骨灰,不举行追悼会。
斯人已逝,大爱生根。钟挺华与8位爱心人士倡议成立的东安县志愿者服务促进会,注册会员如今发展到3万多人。他们经常开展各类义工活动,“学雷锋做好事”已成为常态。
“我们将接过钟老学雷锋做好事的这面大旗,从关爱出发,去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让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东安志愿者服务促进会副秘书长贺新华说,虽然钟老离开了,但钟老的无私奉献永远是志愿者前行的力量。据湖南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