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2019年9月5日 星期
我市教师权诠印尼支教
传播中国文化 讲述汉字故事

权诠(右)在印尼支教时和当地学生合影。
权诠在印华三语学校教幼儿园班学生学汉语。

□本报记者 王 辉

见习记者 党梦琦

“权老师回来了!权老师回来了!”9月,新学期开学,市实验中学传来了令人高兴的消息,学生喜爱的权诠老师从印度尼西亚结束支教回来了。

2018年8月,权诠参加市政府外侨办的外派支教任务,远渡重洋来到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印华三语学校支教。

作为一名从汉字学文化的发祥地、一代字学宗师许慎的故里走出去的老师,在权诠看来,她不仅仅是一位支教老师,更是一名国际文化交流使者。

“在印度尼西亚,我们这些支教老师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老师,这意味着我们肩负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感,要做好一名中国文化的传播使者,讲好汉字文化故事,讲好漯河中华汉字文化名城的故事。”权诠说。

同时教幼儿园和九年级学生学汉语

2018年,根据市领导和驻登巴萨总领事馆达成的共识,我市将全力支持驻登巴萨总领事馆领区内三省的华文教育工作。

经市政府外侨办、市教育部门的层层选拔,学校积极推荐,55岁的权诠成为一名中国外派汉语教师。

权诠是市实验中学的一名优秀英语教师,曾荣获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省劳动模范、漯河市拔尖人才,有着30多年的教学经验,去印尼教汉语英语也得过关,鉴于此,她被选中。

“接到支教任务后,也没有太多的考虑和准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就带着一点点好奇和勇气,背上行囊,一路颠簸,从北半球到南半球,跨越赤道,漂洋过海,来到一个群岛国家最美的地方——巴厘岛。”权诠说,2018年8月27日到达巴厘岛,两天后就开始上课。

权诠所支教的印华三语学校,学制从幼儿园到高中,学生有600多名,大多数为印尼华裔的小孩,小部分为印尼当地民族的学生。“这次支教,就是要帮助这些华裔学生学好中文,让他们不要忘记自己是龙的传人。”权诠说,她带两个班级的汉语课,一个班是幼儿园学生,一个班是九年级学生。

“幼儿园基本都不会说中文,正是打基础的最佳时机,所以说我的工作很有意义。”权诠说,当地汉语教学条件非常有限,为了丰富课堂内容,她除了认真备课、制定教学方案以外,还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汉语教具、文字卡片等,并且利用自身音乐优势,把教学内容编成歌曲,舞蹈等形式,寓教于乐,很快拉近了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孩子们想要说中文的欲望,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的学习下来,这些孩子们认识了不少汉字,也逐步养成了用汉语交流的习惯。他们能够用中文打招呼、唱中文歌,还能用中文交流。“每次听到、看到他们说中文,我都会觉得很感动。”权诠说。

除了幼儿园班的汉语课,权诠还负责九年级一个班的汉语课程。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汉语基础,学生在上课时也更随意些。但学生在发音、语调、汉字书写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教辅材料也相对匮乏,这些都给权诠教学带来了阻碍,也增加了汉语教学的实施困难。

由于语言障碍,权诠有很多教学预想因为语言问题而不能顺利完成,幸好她自身英语不错,课堂上汉语、英语交替使用。“有时候要教会他们一个词语真的很难。比如说‘友谊’这个词,学生们不理解,以为是有‘1’,当我用英语‘friendship’一解释,他们就瞬间明白了,也学会了这个词。”权诠笑着说。

历经多次地震 对亲人报喜不报忧

在印华三语学校,一共有十位中国老师,她们共住在一幢两层楼里。大家来自不同的城市,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各有差异。远在异国他乡,她们相互帮助,亲如姐妹,每周都会相约一起结伴外出买菜、购物、游玩。

“遇到节假日大家要么出去撮一顿、要么一起购物回来后做各自的拿手菜,凑成满满的一桌,你尝一点我的,我尝一点你的,互相评论、逗趣。”权诠说。

不同国家文化上的差异决定了教育理念和方式上的差异。在当地,学校上课的方式跟国内有很大不同,每节课70分钟,上午从8点开始上课,中午不午休,吃完午餐后接着上课,一直到下午3点。这对老师的精神和体力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每次上完课,权诠回到生活楼都要躺床上先休息一会儿,有时候累得不想动。

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她们还面临着时不时就发生的地震危险。刚到巴厘岛一个月的一天半夜,正在梦乡中的权诠突然感觉像是被人猛推了一下,惊醒后听见窗户哗哗作响,吓得她一个激灵爬起来,忙起身往外跑。原来是印尼当地一个省发生发生了7.4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巴厘岛有明显震感。而在巴厘岛近一年时间,仅5级以上的地震,她就先后经历过10多次。

“第一次经历地震时,我真是吓得心脏怦怦直跳。后来每天晚上临睡前,我就把护照、手机等东西装到一个小包里,放在床头。有次睡前忘了这件事,刚好晚上就发生了地震,我背着一个空包就跑出去了,大家知道后都笑话我。”权诠说,这些经历她从不跟家人说,怕他们担心。当家人在网上得知印尼发生地震,打电话询问她时,她总是回复“我没事”。

“既然做出了选择,再难也要坚持,有市侨办和校领导的关心,有强大祖国做后盾,没什么可害怕的。”权诠说。

传播中国文化

当好交流使者

平时的工作中,权诠还着重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感悟。传播中国文化,带领他们了解中国,希望学生们通过了解中国文化这一契机,激发学习汉语的兴趣。

“如何把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带给他们,这些就要在课堂教学上花点心思。”权诠说,她会提前准备一些中国元素的光盘给学生观看,如播放一些中国歌曲、舞蹈、武术、民俗、饮食、传统节日等的MV,在他们观看的时候,做一些适当讲解,有时还会做表演给他们看。

“我给学生们看过《舌尖上的中国》,中国菜肴的烹饪惹得他们惊呼想要尝一尝中国美食。”权诠笑着说,每逢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权诠都会在课堂上向学生做介绍。春节时,权诠和其他中国老师一起教学生剪窗花,并用窗花、对联、红灯笼等代表中国传统特色的物品对整个校园进行了布置。

利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起到了更好学习汉语的目的,又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在支教期间,她还两次撰写新闻稿件,分别发表在印尼当地主流中文报纸《千岛日报》和《国际日报》上。

“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印尼很多人都和中国有生意往来,当地越来越多家长注重孩子的中文教育,这也说明祖国越来越强大,让我充满了自豪感。”权诠说,漯河和印尼当地的交流这几年也越来越频繁,她也会把印尼当地的风土人情介绍给漯河的亲友们和师生们,在两地人民之间当好交流使者。

图片由权诠提供

天气预报

今天

多云间晴,18℃~31℃

明天

晴间多云,18℃~32℃

后天

晴间多云,19℃~33℃

市气象局提供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