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化·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9月9日 星期
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海军旗舰
“定远舰”沉舰遗址被发现

考古队员入海进行潜水作业。

日前,“威海湾一号甲午沉舰遗址保护区域划定论证会”在山东威海刘公岛上举行。经专家论证,历经两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现已基本确认清代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的沉没位置,并出水一批沉舰遗物,这是2014年以来北洋甲午沉舰系列调查与研究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

1

第一铁舰

“定远舰”是清政府花费近170万两白银向德国坦特伯雷度的伏尔铿造船厂订造的一艘7000吨级一等铁甲舰,当时号称“第一铁舰”。

自1885年开始服役起,“定远舰”就是中国海军的骄傲,列为海军旗舰。对于几无海防观念且财政捉襟见肘的清政府而言,这艘铁甲舰来之不易。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定远舰”作为北洋水师的旗舰,率镇远、致远等战舰在黄海海战和威海卫海战中英勇抗击日本军舰的入侵,其主炮威力与超强的铁甲防护能力在海战中有着不俗的表现,一度被誉为“永不沉灭的定远舰”。

1895年2月4日夜,“定远舰”被突入港内的日本鱼雷艇发射的鱼雷击中左舷,被迫抢滩时又遭到日军的炮击。为不使其落入敌手,“定远舰”管带刘步蟾下令将其炸沉,并悲愤自杀。

日军占领刘公岛后,将“定远舰”爆破得粉身碎骨,整体打捞已无可能。

2

孤悬海外

由于损毁严重,“定远舰”被日本人当废铁拍卖,日本富豪小野隆介买下。出于一种难以言传的心理,他把军舰的部件拆下来,运到其故乡福冈太宰府,建造了私人寓所定远馆。

2010年,定远馆被一名玩具收藏者租下来当了仓库。馆内场景显得有些诡异,在摆满阿童木和机器猫的房间里,蓦然就可以发现从“定远舰”上拆下的立柱和横梁,上面密密麻麻的船钉孔历历在目。最令他唏嘘的则是用船板做成的铁门。铁门上炮眼星罗棋布,上面依稀还能看到被火烧过的痕迹。炮眼周围有一圈铆钉眼,这说明炮眼曾经被修补过,但为了展示日本武力,被补好的伤口又被无情地撕开了。

传说定远馆中有穿中国水兵制服人影走动。据当地文献记载,小野并未在定远馆中居住太长时间。传说,定远馆落成后,有人夜半时分,看到穿中国水兵制服的人影走动。据说,一个盗贼行窃时,听到一个声音威严地责问:“税。”这恰恰是中国胶东话里“谁”的口音。后来,小野只好把定远馆捐给当地神社管理。

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但这艘军舰的确倾注了太多中国人富国强兵、走向外洋的梦。然而,军人的英勇改变不了军队的没落,舰炮再利也无法挽救制度的腐朽。这可能是北洋舰队自创建之初便无法改变的宿命。

3

沉舰遗址调查

2019年7月至8月,为调查保护沉灭在威海湾内的北洋海军战舰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受山东省文物局委托,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威海市博物馆联合组队,调集国内30余名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开展了威海甲午沉舰遗址第一期调查工作。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第一期调查项目领队周春水介绍,本次调查工作以2017年、2018年的水下考古物探、潜水实地探摸结果为基础,采取抽沙揭露的方法了解残存舰体的保存情况。首先,考古队利用多波束、浅地层剖面等海测仪器采集遗迹数据,结合文献材料,准确锁定 “定远舰”的埋藏位置。随后,考古工作选择在遗址上方进行抽沙作业,在深达1至3米的厚厚泥层下,发现并逐步揭露出一段舰体遗迹,采集提取部分沉舰遗物。

本次调查区域可确认为舰体炮台与弹药舱附近位置,发现并提取出水文物150余件。文物包括铜、铁、木、玻璃、橡胶等材质,代表性文物包括长方形舱盖,铜质标牌、炮台甲板木、铁甲垫木、主炮引信、37毫米哈乞开司弹壳、毛瑟枪子弹,橡胶垫圈,皮鞋底等等。同类物品在以前的“致远舰”“经远舰”遗址调查中有发现。

本次考古调查基本确认了“定远舰”的埋藏位置,并初步了解海底残存舰体的保存情况,目前舰体所剩不多,散落分布,保存情况极差,埋于泥下1至3米左右,更全面的沉舰遗址整体信息有待明年第二期水下考古工作进一步探明。据《武汉晚报》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