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全义 朱 红
见习记者 党梦琦
实 习 生 刘园园
“我现在已经在学校军训了,感谢‘爱心桥行动’,让我能够顺利进入大学。”8月28日,来自临颍县瓦店镇的张增隆高兴地告诉记者。
“老师,我今天刚刚到学校报到,真的很感谢漯河晚报举办的活动,帮助了我很多。”9月7日,万怡然到河南师范大学后,在微信上跟记者留言。
一年又一年,每年高考录取通知书发到手中,万千学子在收获成功的喜悦时,还有一些品学兼优的孩子,因大学的学费问题犯了难。
为了让那些贫困的孩子们能够迈入大学的校门,顺利完成学业,今年6月底,“我要上大学·漯河晚报爱心桥行动”再次启动,动员社会力量,筹集爱心善款,赶在学生开学前将助学金发放到学生手中。
“爱心桥行动”在贫困学子迷茫徘徊中伸出双手,犹如沙漠中一缕甘泉,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学子的肺腑,助他们在漫漫求学路上砥砺前行。至此,在漯河晚报连续九年的“爱心桥行动”中,先后资助学生共400多名。
37名学生获资助
18岁的黄本聪家住临颍县陈庄乡夏城村,家里仅有几间破旧的平房,他母亲11年前遭遇一场车祸,双腿严重受伤,在医院住了一年多。为了治病,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债台高筑。黄本聪家有四口人,母亲体弱多病,全家的重担就全部压在父亲一个人身上,供养他和姐姐上学和一家的开销。因家庭贫困,黄本聪的姐姐放弃了考研。
知道家庭条件不好,在学校每天的生活费黄本聪都控制在12元左右,除了生活费和必要的学习资料,黄本聪没有其他的开支,从学校到家里一个来回需要13元,为了省钱,黄本聪很少回家。
黄本聪每天早上5点30分他就到教室了,结合当天的课程表开始预习。勤奋努力的他,今年考出了615分的好成绩,被湖南大学录取。今年的高考成绩对黄本聪来说并不理想,老师建议他可以复读一年,可黄本聪却不愿意,他想早一年上大学,早点挣钱接济家里。为了凑学费,高考结束后黄本聪就去县城打工。
今年“爱心桥行动”征集到了许多像黄本聪这样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子,记者冒着烈日、酷暑,深入贫困学子家庭采访,把这些学生的励志故事报道出来,在社会上了产生强烈反响,共有37名学生获资助。
2011年,漯河晚报启动“我要上大学·漯河晚报爱心桥行动”,开始了充满爱的圆梦之旅,每年都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活动至今,先后资助400多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如今已成为我市一张慈善名片。
每年“爱心桥行动”启动后,漯河晚报会通过各个学校,征集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同时也接受社会推荐和个人自荐。所有征集到的贫困学子,记者会逐一打电话核实其家庭情况,在征得学生和家长的同意后,才会到家里去采访,随后将采访到的事迹在报纸上公开报道。
每年的报道中,学生的励志故事和对未来充满自信的阳光心态,让爱心人士看到贫困学子是个不畏艰难、充满希望、值得去帮助的人。同时也让“爱心桥行动”和学生的情况,主动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和公众的检验。
正是因为这样的真实、公开的报道,打造了“爱心桥行动”的公信力,赢得了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关注,让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明明白白献爱心,这也是整个活动可以连续9年办下来的原因。
爱心人士伸援手
今年的“爱心桥行动”从6月25日高考放榜当天启动,《漯河晚报》刊登了启事征募爱心人士。花要叶扶,人要人帮。杯水克难,自当不言。看到本报报道的爱心人士,纷纷向寒门学子伸出援助之手,助学善款累积数额在持续增长,期间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7月20日上午,市民赵晨光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想要捐助2000元钱,尽自己的能力帮助贫困大学生。几天后,赵晨光再次将省下来的1000元捐到报社。
8月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看到了本报发的征集启事后,立刻拨打热线电话。当天中午就冒着毒辣的太阳,约记者在黄河广场见面。记者看到她头戴遮阳帽,身穿宽松短袖和裤子,脚蹬休闲鞋,一身打扮十分朴素。在随身携带的手提袋里是她省吃俭用存下的1000元现金。在与记者交谈的半个多小时里,她一直都在关心贫困学子的状况,没有提太多自己的信息,“实在要问我的名字,就叫我爱心阿姨吧。”她笑着说。
张海登是七年前受本报“爱心桥”活动资助的贫困大学生。2016年大学毕业后,张海登在驻马店找到一份工作。参加工作第一年,张海登每月工资仅2000元,除了给父亲看病,还要负担房租、生活费等。2017年8月,得知本报“爱心桥”活动继续开展,张海登把省下的1000元钱资助给了一位贫困生。2018年、2019年张海登又连续两年资助贫困生张四业。
张四业眼角泛红地告诉记者:“我没想到海登哥会再次给我捐助,心里非常感动,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他却像哥哥一样。”
“我和四业有同样的经历,困难只是暂时的,我希望四业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将来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张海登说。
8月20日,在第一场爱心助学捐赠仪式举行的当天,一位女士来到报社,表示要一对一资助,并当场将善款交到一名贫困学子手中,没有留下姓名和任何联系方式。
我市某校的一名老师,8月中旬专门来到报社,表示要长期定向捐助一名大学生,并希望报社为他选一位,随后记者选择了一位成绩非常棒的男生,这名老师表示一定会尽己所能帮助这名学生。
除了爱心人士,一些爱心企业、爱心社会团体也加入到“爱心桥行动”中。
征集启事发出的当天,河南长风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便组织所内的律师们进行了捐款,随后将3000元善款送到报社。
市无党派人士联谊会时刻关注着贫困学子的报道,多次与活动负责人联系、沟通。8月13日上午,市无党派人士联谊会代表,带着15000元的助学善款来到报社,想要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帮助。
湖北白云边酒业销售有限公司,已经连续资助贫困学子7年,今年再次拿出2万元,白云边酒业漯河总代理——昌祥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营建出资1万元,共同向15名贫困学子捐赠了助学金。
汇洲文化传播公司免费在全市公交出租显示屏上滚动播出“我要上大学·漯河晚报爱心桥行动第九季”,为“爱心桥行动”宣传献出自己的力量。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