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本地社会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9月10日 星期

160亩大豆没结豆荚

王连兴老人介绍豆子的情况。

□文/图 本报记者 齐 放

实 习 生 李博昊

“看看这些豆子,长到20厘米左右就不再长了,现在连个豆荚都没有结,160亩地啊!”9月9日上午10时许,在源汇区大刘镇塘河北村北边的田地里,源汇区中康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杨旭然,看着地里叶子发黄的大豆神情黯然。

160亩大豆基本绝收

记者在杨旭然承包的田地里看到,160亩地里种着大豆。走进田地,记者看时大片田地裸露着,稀稀拉拉的豆棵高度仅仅在20厘米左右,而且这些豆棵叶子泛黄。

75岁的王连兴老人一直在田地里看护庄稼。他看着别人家的豆子长势良好、豆荚多、果实饱满,而他守护的这些豆子眼看要绝收,连连摇头叹息说:“太可惜了!咋就成这了呢?”

王连兴老人从地里拔出几个豆棵。只见豆棵矮小,豆棵上根本就没有结出豆荚。他说:“这片地去年还是好收成呢,不管是种大豆还是种玉米、花生,基本都是高产。”

杨旭然失望地说:“我这是第一年承包流转土地,没想到会遇上这样的事情。要说是豆种出了问题吧,我另外一块67亩的豆田,用的是同样的豆种,长势却很好。”

记者又跟随杨旭然来到他承包的另一块田地。只见67亩大豆,大部分长势喜人,豆棵上结着不少豆荚。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杨旭然对记者说,为了方便管理,合作社把田地委托给了一家农业托管公司来打理,从大豆的选种到打药、施肥以及后期管理,都由托管公司来负责。

杨旭然说,8月初,他们发现豆子长势缓慢。

眼看着秋收将至,160亩大豆将颗粒无收,杨旭然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他说:“我希望我市的农业专家能帮帮我,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