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文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9月12日 星期
■“漯河解放之路”系列报道
小曹村阻击战


编前语: 在漯河解放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一些解放军战士血洒沙澧大地,长眠于此,他们的战斗故事催人奋进。如今,战争硝烟早已消散,但血与火的记忆永远不会泯灭。本报联合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推出大型系列报道“漯河解放之路”,记者重访战斗发生地,再现那段烽火岁月。

□文/图 本报记者 姚晓晓

1948年5月下旬,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组织宛东战役,力歼南阳东援之敌张轸兵团,华野部队为了阻止在漯河以南地区狙击驻扎在郾城的国民党王牌部队十一师南援,一场激烈的阻击战发生在大刘镇东南一个叫小曹村的土地上,这场阻击战为漯河的首次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位置突出

阻击战选定小曹村

9月7日上午,记者走进源汇区大刘镇小曹村,村子依寨壕而建,村内的道路弯曲,呈环状分布,荒废的寨壕内长满了野草,提起村内的这些寨沟,村里的老人们都能说上几句。

“我们村内的寨壕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有南、北、东三个寨壕,西面是一个大坑,村子四周都是水,刚好把我们村围住。这些寨壕最初是为了阻挡土匪,听老辈儿们讲,以前有土匪的时候,附近几个村庄的村民都跑我们村来躲避。”今年84岁的村民曹林法说,之前村子四周有一丈多高的土寨子,土寨四周外沿有寨壕,壕内有水二尺多深。

如今,寨墙已经荡然无存,只留下干枯多年的寨壕。记者跟随曹林法来到村内的东寨壕,现在村里正在对东寨壕进行绿化。他告诉记者,这里就是之前村里的东门。“当时村里只有一条东西大路穿村而过,设有东西两个寨门,村民就靠这两个门进出村庄。”曹林法说。

92岁的村民曹秀言告诉记者,阻击战之前,过了小曹村东门,距村二百米处有一片柏树坟;在同一个方向,距村约三里外有个烧砖的土窑;紧靠小曹村北面是蔡庄,漯河通往舞阳的公路紧挨着蔡庄。

从漯河东南至问十乡25公里的阻击线上,小曹村是一个突出的位置,敌方十一师南援须经漯舞公路,小曹、蔡庄一带。因此,华野部队便把小曹村作为了阻击地点。

解放军夜宿村庄不扰民

1948年6月1日早晨,天还没有亮,一些听着鸡叫起床的村民发现村里的道路上到处都是华野部队解放军三营的战士。

“人民解放军部队风气特别好,他们是晚上来到我们村的,但没有进入村民的家中,也没有惊动村内的任何一个百姓,天亮之后,就开始安排我们村的村民转移。”曹秀言说,那天早上雾格外大,他们顺着村里的东西两个门开始转移,有的投靠了亲戚,有的则去了西平一带躲避战争。

6月1日下午,当解放军进入小曹村阵地时,敌人已经占领了小曹村东南有三里之遥的大曹村,并占领了小曹村东南一百米的麦田,将即将收割的麦子践踏得东倒西歪。

当晚,解放军出了小曹村东门,沿着壕沟的外沿向敌人据守的麦田悄悄摸去,敌人正东倒西歪地躺在被践踏的麦子上睡大觉,等他们发现的时候,解放军已经打到跟前。

6月2日下午两时许,敌人集中炮火向小曹村猛攻,守阵地的解放军顽强阻击,最终打退敌兵。

村民以路名铭记战斗

三天后,得知解放军阻击战胜利后,小曹村村民们陆续回到村里。“当时村里已经被炸得面目全非,不少房屋已经倒塌了,地上落满了大树的枝叶,打麦场上也是被烧过的痕迹,寨壕里被炸死的鱼漂浮在水面上,还有一些牲口被炸死了。”曹秀言回忆说。

71年过去了,小曹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小曹村村民没有忘记这场胜利,阻击战的故事仍在村庄流传,村庄的主干道起名为祥和路、安康街,饱含着村民们的美好愿望,村子周围的寨壕虽然没有了,不再用于军事防御,可为了不忘革命战斗历史,小曹村从2018年开始,对村子周围的寨壕进行重新修整,将其打造成红色乡村景观。

“我们计划对村子的寨壕进行绿化,重新引入水源,现在东寨壕已经开始施工,施工完毕后,村民在游玩的同时,也可以学习一些漯河解放时的历史,不忘我们村曾经光荣的战斗历史。”小曹村村主任曹西安说。

↑小曹村现存的西寨壕。 ←正在绿化的小曹村东寨壕。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