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精准赠阅# 9月15日,宁波工程学院新生报到,该校人文与艺术学院的297名新同学收到了第一份礼物——一本“最想读的书”。新生报到之前,该校人文与艺术学院便通过网络向全体2019级新生征集了他们“最想读的书”。报到当天,当新生们拿到书时,他们纷纷拍照发到朋友圈。
点评:赠送“最想读的书”是一种创新,也是阅读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精准对接,“送对了路子”,效果当然好,值得提倡。
@中新网:#企业山寨自己# 为了保护自己的品牌,避免被恶意抢注商标,不少企业注册大量自己品牌的“山寨”商标。小米公司注册了“大米”“红米”“蓝米”“黑米”“紫米”“橙米”等;阿里巴巴注册了“阿里妈妈”“阿里叔叔”“阿里爷爷”“阿里奶奶”等;老干妈注册了“老干爹”“老干娘”“老干爸”“干儿子”“干女儿”“老姨妈”等商标。
点评:“企业山寨自己”是无奈的选择,提醒有关部门必须完善商标法律制度,规范商标申请注册行为,形成遏制非正常申请商标注册行为的长效机制。
@央视网:#校外托管机构一位难求# 近日,有广州家长反映,这学期校外托管机构几乎爆满。记者发现,托管机构十多平方米的房间,拥挤地放了18张小床,但还是“一位难求”,托管费也水涨船高,单午托一个学期是5000多元。很多学校都提供免费的校内托管,但家长们却宁可选择高价的校外托管。
点评:让孩子睡好午觉,不应该成为奢侈品,解决问题,还是应该多多聆听民意,从顶层设计发力。可以参考校车管理的经验,由政府统一采购和管理。或是协调街道社区发动志愿服务,为学校配置兼职的生活老师,或是引入有资质的社会教育机构进驻学校课室进行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