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副刊读书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0月10日 星期

说“荒诞”


“荒诞”为动物之说,源于我国古代神话志怪小说集《神异经》。《咬文嚼字》2010年第9期曾刊载过一文,题目就叫《“荒诞”原本是动物》。文中说:“荒诞原是传说里西南蛮荒中的一种动物。典出东方朔的《神异经》:‘西南荒中出讹兽,其状若菟(即於菟,方言,义为虎),人面能言,常欺人,言东而西,言恶而善。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言食其肉,其人言不诚)。一名诞。”随着时代的变迁,后来“荒诞”由动物名称逐渐演化为比较抽象的词语。

“荒诞”,近义于荒谬、荒唐,属贬义 。《辞海》“荒诞”条释:“犹荒唐,虚妄不可信。”“荒诞”一词多用来形容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如荒诞不经、荒诞无稽、情节荒诞等。在日常生活中,荒诞常让人联想到怪诞、奇异、黑色幽默、缺乏逻辑、无意义等。

“荒诞”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李白的《大猎赋》:“哂穆王之荒诞,歌白云于西母。”后见于宋代欧阳修《菱溪大石》诗:“卢仝韩愈不在世,弹压百怪无雄文。争奇斗异各取胜,遂至荒诞无根源。”这里的“荒诞”,指荒唐、毫无根源的夸饰与想象。

“荒诞”也用来指西方现代派艺术中的一个戏剧流派。它兴起于法国,20世纪50年代在巴黎戏剧舞台上上演了尤内斯库、贝克特、阿达莫夫、热内等剧作家的剧作。这些剧作家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下,特别是在阿尔托戏剧理论的影响下,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就是典型的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这一流派艺术发展到21世纪,已远远超出戏剧的范畴,上升为一个美学范畴。比如,荒诞小说中的讽刺意味往往与苦涩的幽默结合在一起,通过不确定的时、空和人物来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将现实中的具体人物抽象化,将现实存在的因素和非现实虚幻的因素交织在一起,用写实的手法,来叙述非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虽然看起来非常假,却开掘了主题的深度。

据《西安晚报》

漯河晚报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