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明风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0月11日 星期

只为一个承诺 连续献血9年


崔世宽,男,1966年5月出生,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陈集镇联建村村民,沈阳务工人员。儿子患病去世,出于对儿子患病期间收到的帮助与温暖的感恩,9年来,崔世宽一直坚持无偿献血。这位质朴的父亲用滚烫的热血诠释着感恩与奉献,他的事迹感动无数人。

只为替已逝儿子报恩

崔世宽在沈阳待了将近9年,忙忙碌碌的生活重复了9年。可是,即便如此,他依旧很欣慰,因为他觉得,每多待一天,就能多还一份恩情。

2010年之前,崔世宽只去过沈阳一次。那是2008年,大儿子崔学军考上中国医科大学7年制本硕连读时,他来送行。2010年大儿子生病后,他很少回老家。因为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献血,“血站随时可能缺血小板,所以不能离开沈阳,怕耽误患者用。”崔世宽说。

崔世宽第一次献血,是大儿子生病期间。“孩子生病,我去市红十字会咨询造血干细胞,他们问我是否愿意当献血志愿者,是否愿意加入中华骨髓库,我都答应了。”崔世宽回忆起最初献血的缘由。

此后,大儿子在医院住了四年,治疗期间得到众多人帮助。遗憾的是,大儿子最终没能救过来,2014年3月,他永远地离开了崔世宽夫妇。

尽管孩子离开了,但崔世宽没有忘记这份恩情。他许下两个心愿:这辈子捐献全血量至少达到10万毫升;尽可能多地陪伴救助过儿子的好心人。

献血随叫随到

“欠的债、欠的情得还,恩情不能忘。”崔世宽说。自己没有技术,也没有知识,能做的东西很少,但能做一点是一点,这是自己的心意。

由于岳母身体不好,儿子去世后,妻子回到老家帮忙照顾,但崔世宽留在了沈阳。他在沈阳和别人合租了一小套房子,平时做点建筑活,活少的时候,收点废品,“还欠点债没还完,岳母看病也需要钱。”崔世宽说

只是,无论再忙,只要血站打电话来,崔世宽一定在最短时间内赶到。

有一次,正在脚手架上刷墙,血站打电话来了,他就跟工头说,少要半天工钱,让他先过去献血。

根据当地血站提供的数据,至2016年底的6年里,崔世宽献的最多的是“成分血”,也就是经过分离后的血小板,已经达到101个治疗单位,相当于捐献全血8万毫升(一个正常体重的成年人全身血液约为4000毫升)。

签订器官捐献协议

2017年4月,崔世宽完成了捐献全血量10万毫升的承诺,如今已进入第9个年头,他依然在坚持献血。

事实上,对每一位帮助过儿子的好心人,崔世宽都不曾忘记。

当年给儿子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李磊,崔世宽每年过年时,都会让人从老家寄点粉丝、香油,给他送过去。曾经陪伴过儿子的同学、老师、好心人,他都记在本子上,每到过年,就会发个祝福短信。他时刻都在兑现他许下的心愿,崔世宽说,好心人的恩情,是他献多少血都还不完的,但无论在哪,他都会把献血坚持下去。

“我想填写器官捐献协议,等哪一天不在了,也能最后做点贡献。”崔世宽说,他打听过,做这个登记,必须回户籍所在地,2018年春节期间,崔世宽来到阜阳临泉红十字会,填写了器官捐献协议。

“我没什么钱,但血液是可以再生的,我要用它回报社会。”他说,献血不是为了出名,只是为了兑现诺言。2019年春节过后,崔世宽再次踏上返回沈阳的列车。路上,他翻看着手机上的日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下一次献血的时间。 据中国文明网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