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明风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0月17日 星期

用“绣花功夫”保护城市老建筑


□文 昊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八路军、新四军驻沪办事处旧址,百年救火会……上海的众多老建筑都拥有辉煌的过往,有着历史文化密码。如今,上海正在致力使“建筑可阅读、街区宜漫步、城市有温度”。

人们对一座城市的记忆,总与一些老建筑、地标建筑有关。近年来,随着各地对传统文化保护程度的不断加强和文明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各地对老建筑的保护意识逐渐提高,为人们留住了更多的城市记忆,增强了城市的温度和吸引力。上海市在梳理保护老建筑的同时,为老建筑配上专属二维码、开发老建筑相关文创产品等,让老建筑走进更多人的心里,可谓下足了“绣花功夫”,值得借鉴。

用“绣花功夫”保护城市老建筑,需要对老建筑进行普查建档。保护老建筑,并不是说所有的老建筑都要保护,而是要保护那些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能够代表城市建筑风貌特色、承载着城市文明的老建筑。各地应做好这些老建筑的普查工作,对老建筑的建成年代、历史文化价值、受损程度、是否保留等分门别类建档立卡,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和传统文化保护打好基础,有的放矢地保护和利用好老建筑。

用“绣花功夫”保护城市老建筑,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比如,为老建筑设置二维码,让人们不仅可以看到老建筑的原貌,还可以扫码了解老建筑相关的更多历史、人文故事等,进一步增强人们对老建筑价值的认识,从而更能提高保护意识。同时,开发老建筑相关文创产品,让人们把“老建筑”带回家。在一定意义上,这种做法扩大了老建筑的宣传面,能激发更多人参与到老建筑的保护中,有效促进老建筑的保护和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

老建筑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技、教育、旅游等价值,对增强城市的温度和厚度,对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城市的文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各地应进一步提高认识,用“绣花功夫”保护好城市的老建筑。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