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成受骗重灾区,比率超过六成;“60后”被骗金额最大……日前,腾讯110平台发布《中老年人反欺诈白皮书》,基于2019年上半年用户举报大数据分析,结合公安机关破获的案件案例,总结出诈骗中老年人的一些手法和特点。
受害人群:“70后”被骗占比超六成,“60后”被骗金额最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中老年网民的增长趋势显著。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40岁以上中老年网民群体占比已高达30.9%。
尽管中老年人生活经验丰富,但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和真伪难辨的诈骗手法,中老年人往往极易落入诈骗团伙的陷阱中。2019年上半年,腾讯110平台共受理中老年人受骗举报量超过2万次。其中,97%受骗的中老年人曾遭资金损失,涉案金额从百元到数万元不等。
白皮书显示,从诈骗受害人群来看,45岁~50岁的“70后”受骗群体占比超过65%,位居榜首;“60后”群体往往有闲置资金,更容易落入虚假投资等骗局,人均被骗金额最大。
从性别上看,45岁以下群体中受骗男性占比远高于女性;但是,和年轻群体相比,45岁以上女性的受骗比例远高于青年女性。
手法:交易、返利、交友、兼职、仿冒、金融信用
随着中老年人“触网率”的提高,越来越多中老年人通过网络进行交友、投资与网购。而在这些网络活动中,诈骗团伙往往巧立名目,诈骗手法层出不穷。
腾讯110通过对诈骗手法的深入研究发现,交易诈骗、返利诈骗、交友诈骗三大手法让中老年人“屡屡中招”,三者合计占比超60%。而兼职诈骗、仿冒诈骗、金融信用诈骗手法占比紧跟其后。
白皮书数据显示,索借钱财类诈骗占比高达84%;而获取信任后诱导投资,中老年群体人均受骗金额在万元以上,最高被骗金额超过10万元。
另一方面,中老年群体更希望通过兼职增加收入来源,往往容易落入虚假刷单、手工串珠等诈骗手法的陷阱中。白皮书指出,“70后”遭遇兼职诈骗占比高达77%,而56岁~60岁的群体人均受骗金额超万元。
特征:看重养生保健与情感成为被骗切入口
除交友、投资与网购外,越来越多中老年人通过互联网了解养生保健知识,进行情感维系。中老年人注重个人健康、看重情感关系、富有同情心等特点,正逐渐成为诈骗团伙实施诈骗的切入口。
一方面,中老年人作为保健品消费主力军,往往容易被虚假网络宣传与线下活动所吸引,在诈骗团伙哄骗下高价购买“三无”保健品。结果,产品往往不但没有保健作用,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另一方面,不法分子往往还会利用中老年人对新功能与应用的不熟悉不了解,乘虚而入进行诈骗。比如张先生收到老同学老李的消息,需要借其名义对外借钱,以便催对方归还。提供银行卡号后,老李发来一张汇款成功的截图,并表示到账可能延时,请他先行转账给其朋友。转账后,张先生才开始心生疑虑。给老同学打电话后才发现,老李的账号被盗,诈骗团伙以伪造的汇款截图把自己引入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