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明风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11月5日 星期

义务教学25载

孔晖(右)给孩子们上课。

在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南地村,有一位深受附近十里八乡村民喜爱的“乡贤”,她叫孔晖,今年已75岁高龄。村民们每逢周末,就把孩子送到孔晖老师家中,这位已退休二十多年的大学英语教授,免费为孩子们辅导英语。回报乡里,振兴乡村,孔晖老师发挥着自己的余热,让人想起“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谈到免费教学25载,孔晖老师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解答其坚持下去的内在原因。

支边教学 奉献青春

孔晖自幼学习成绩优异,由于家境贫寒,准备报考大学的她,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压力。“我想考大学,但是父母希望我负担家庭的重任。”最困难的时期,孔晖得到了老师的支持。她的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都给予孔晖鼓励,并许诺:一旦她考上大学,就由他们来资助她上学。孔晖深受感动,坚持了自己的理想,后考入沈阳师范大学外语与英文专业学习。

六十年代初,全国兴起学雷锋热潮。在校期间的孔晖,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于成绩优异,大二那年,周恩来总理在沈阳接见大学生,孔晖也有幸一睹领袖风采。“周总理讲了许多为国为民的大道理,我深受感动。”1966年,孔晖大学毕业,走到了人生的分水岭。作为老师信任,同学喜爱的学生干部,孔晖拥有全班同学分配工作的优先权利。“回大连有一个名额,去新疆支边也有一个名额。为了国家建设,我没有回家,把去大连的名额让给了一位有着实际困难的同学。我选择去了新疆。”在许多人不解的目光中,孔晖离开了沈阳,只身前往新疆。这一去,就是27载。

凭借英语天分和不懈努力,孔晖先是在新疆天山修理厂学校任英语教员,后进入新疆师范任英文教员、党支部副书记。最终在新疆石油学院任英文教员、外语教研室副主任。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等。

免费教学 振兴乡村

1994年,孔晖老师随同丈夫回到了大兴区庞各庄镇南地村定居。初回乡里,孔晖老师看到了村民们的生活不易,其中有一户村民生活特别贫困,孔晖老师便从自己当时每月1700元的退休金中,连续半年每月拿出1500元资助这个家庭。这户家庭在孔晖老师的帮助下,修缮了房屋,打上了围墙、盖上了羊圈养了羊。时间长了,她领悟到:只有教育才能改变村民们的一生。于是,孔晖老师25载的免费教学生涯开启了。

“要提高扶贫的层次,培养人才、传播文化、发展科技是根本。”孔晖老师本着这个想法,开启了尝试。“在农村,村民辅导孩子英语有困难。我利用自己的优势辅导孩子们学英语。通过向村委申请,经过讨论,同意了我办这个免费辅导班的想法。”起初,只有三五个村民的孩子围在院里听孔晖老师讲课。后来口口相传,从三五人到十多人,再到十里八乡的三十多人,孔晖老师院子里、屋子里逐渐不够坐了,孔晖老师便单拿出自己的一间平房作为教室。25载的寒来暑往,孔晖老师继续站在三尺讲台,用梦想点亮乡村寂静的黑。

走进这间并不宽敞的教室,就能感受到孔晖老师是如何深爱着这些学生。教室里,有她自己出资购买的课桌、椅子、黑板等教学用具。十多块黑板上写满密密麻麻的板书,凝聚了孔晖老师几十年英语教学的经验。学生们优秀的作品被挂在墙壁上,以资鼓励。每一份作业,孔晖老师都精心修改。我们难以想象,这位已过古稀之年,早该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还在坚持自己热爱的事业。没有薪酬,没有人督促,她心甘情愿、任劳任怨。2018年,南地村村民为孔晖老师送上写有“无私奉献,教书育人”的锦旗,表达了村民们一直以来的感谢。“为民,是一位党员应尽的义务。”孔晖老师这样说道。

据中国文明网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