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尹晓玉
在源汇区大刘镇蔡庄村南头,有一座孤立的农家小院。院内一棵树、一方碾盘,室内放着几样旧时的家具,这便是蔡永令的故居。
蔡永令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2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三进三出敌人的监狱,组织领导郾城抗日游击队,对日伪作战30余次,击毙日伪官兵数百人。
蔡永令虽已去世53年,但他的革命故事和斗争精神却传承至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萌生革命理想
1901年4月12日,蔡永令出生在今源汇区大刘镇蔡庄村一个农民家庭。据中共漯河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蔡永令传》的作者杨新红介绍,蔡永令7岁开始读私塾,他聪明好学,成绩出众,且性格刚直,为人豪爽,深得老师的喜爱和同学们的拥戴。后来蔡永令考入县中就读,在此期间,他曾利用假期回乡的机会,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并带头剪去蓄发,以此带动民众开展反封建斗争。
1919年5月4日,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爆发。消息传到郾城,引起了各界的强烈反响。当时的郾城中学和郾城师范两校师生组织成立了学生联合会,蔡永令以极大的热情加入了联合会。他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深入农村,集会讲演,宣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思想。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蔡永令萌发了革命思想。1926年1月,共青团郾城特支成立后,蔡永令积极寻找和靠近团组织,被发展为共青团员。1926年10月,郾城团支部改为党支部。蔡永令正式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开始了长期艰苦又曲折的革命斗争生涯。
三进敌人监狱
1927年3月,毛泽东在武昌创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共郾城县委选派蔡永令等3人前去学习。不久,北伐军沿京汉铁路向河南进发,蔡永令加入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特别工作组。1927年5月,蔡永令随北伐军到达郾城。为配合北伐军的行动,蔡永令同中共郾城县委一起,培训了一大批农民运动的骨干力量,为革命播下了火种。
由于蔡永令在革命斗争中表现出色,引发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忌恨。在1928至1942年期间,他曾三进三出敌人的监狱。
1928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1928年9月,蔡永令等人开始深入工人、农民,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研究对敌斗争的方针和策略。1928年12月,蔡永令不幸被捕,但因敌人得不到口供,又找不到有力证据,于1929年7月将其释放。
1935年3月,中共漯河中心县委宣传部长马德山叛变,在特务的带领和叛徒的指引下,蔡永令再次被捕,先后被押送到开封、徐州受审,度过了长达两年的监狱生活。在此期间,他始终保守党的秘密,表现出了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合作实现,蔡永令于当年11月获释出狱。
1940年2月,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当时的郾城县斗争环境十分恶劣。1941年12月,蔡永令受豫东党组织派遣,重返郾城,准备恢复郾城的党组织,再次被国民党逮捕。其间,他遭到严刑拷打,身受摧残,经受了极大的折磨,但终因没查出证据,于1942年5月被取保释放。
开展抗日游击
1944年5月初,郾城沦陷,日军和地方特务、土匪流氓沆瀣一气,所到之处,烧毁房屋,掳掠财产,屠杀群众。面对日寇的暴行,具有强烈爱国责任感的蔡永令挺身而出,于同年8月把地方武装集合起来,组成郾城抗日游击队,自任队长,在郾城西南大刘镇一带开展武装抗日斗争。
1944年10月,得知8名日军押送盐车准备送往日伪联防司令部后,蔡永令带领游击队员埋伏在大刘寨南门,截击了日伪的24辆盐车,击毙了所有负责押送的日军。不仅勇于袭击分散之敌,蔡永令还善于打进攻战。牛庄寨位于漯(河)西(平)公路上,是当时日伪豫南总部直属支队的驻扎地,他们纠集土匪、汉奸,到处逼粮要款,抢劫财物。蔡永令制定了作战方案,组织游击队员勇敢作战,迅速控制了敌人的司令部,击毙敌人20余名。
在一年多的游击战斗,郾城抗日游击队由数百人发展到2100多人。在蔡永令的组织领导下,游击队坚持战斗,共对日伪作战30多次,击毙日伪官兵数百人。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蔡永令以灰色面目出现,以合法的职务为掩护,坚持共产党的秘密工作,积极提供军事情报,为铲除土匪和地方势力、解放郾城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河南大学图书馆副主任,后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于1966年去世。1981年,蔡永令被彻底平反,恢复党籍。
红色基因代代传
11月6日,记者采访了蔡永令的外孙女魏女士,她告诉记者,虽然外公已去世多年,但他为国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和顽强的斗争意志,一直影响着全家人。“我们全家都很感激党和政府的关心,希望老一辈革命者的精神能永远传承下去。”
“蔡永令在我们这一带很有名气,是我们村的骄傲。我最早接触他的故事,是在小学时期。当时很讶异,平凡的小村庄,居然隐藏着一位大人物。年龄渐长,我对他的故事越发好奇,就开始搜集整理他的事迹。可以说,对这位抗日英雄的不断深入了解伴随着我的成长过程。他的故事,是激励我前行的巨大动力。”曾经写出蔡永令的故事、现居郑州的蔡庄村人蔡运磊告诉记者。
今年75岁的蔡朝德也是蔡庄村人,退休后在郾城区居住。1963年夏季的一天,他曾因偶然的机会跟蔡永令彻夜长谈过一次。“他比我大了40多岁,我们见面时我才19岁。想在回忆起来,仍然觉得他才华横溢,气度不凡,说话很有水平。通过跟他畅聊一夜,青年时期的我受到很多启发和鼓舞。他身上正直刚毅的品质和为国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对我此后的读书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蔡朝德说,时至今日,他仍以跟蔡永令有过交集而倍感骄傲,并经常告诫子女,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们出自英雄的故乡,更要正直上进,为国家做贡献。
2018年,为传承红色精神,蔡庄村为蔡永令修缮了故居,并在村里的文化墙上书写了蔡永令的革命事迹,发展红色旅游,让更多外界人士和村里的年轻一代了解蔡永令的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一个红色故事就是一本鲜活的教材,一处红色基地就是一个教育课堂。蔡庄村驻村第一书记赵学军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弘扬英雄精神,以“英耀蔡庄”为主题,强素质、抓学习,求真务实,狠抓党建工作,带领村民大力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大棚蔬菜、吊西瓜种植、食用菌种植,无花果种植、中草药种植等。蔡庄村的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开花,村民收入明显增加,集体经济由弱变强。2017年1月,蔡庄村被漯河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
天气预报
今天
阴间多云
10℃~19℃
明天
多云间晴
10℃~20℃
后天
晴间多云
8℃~21℃
市气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