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明风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1月15日 星期

文明实践应多打“组合拳”


□徐友才

今年4月,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路,以志愿服务为依托,结合组织建设、特色打造、资源融合、线上阵地、需求导向、激励创新六个方面,打出“融合、服务、创新”组合拳,打造有态度、有广度、有温度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新阵地。(《成都日报》)

当前,各地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实让基层农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和文明创建的成果。就以成都市为例,其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中,打破传统惯性思维、创新活动形式,结合自身实际打出“融合、服务、创新”组合拳。

文明实践“组合拳”创新了活动形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为基层打造文化阵地,更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而要想达到上述目的,墨守成规肯定不行,这就需要我们敢闯敢试,多打“组合拳”。也正因如此,不少地方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将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激活农家书屋、带火乡村学校少年宫相融合,将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理论宣讲、文化教育服务、社区便民等公共服务资源平台。还有的在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中,将文明实践活动与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通过创新服务形式、延伸服务链条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文明成果。

文明实践“组合拳”丰富了活动内容。文明实践,其实就是一个将文明创建成果转化为老百姓“摸得着、看得见”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形式多样固然重要,但吸引老百姓眼球的还是看活动内容如何。如果文明实践活动没有老百姓所需要的“干货”,就会得不到群众的认可。

文明实践,既要加大力度,更要讲究方法。只有“手脚并用”,相融相加、优化服务、创新模式,文明实践才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受到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