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潘丽亚
如果说主干道是一个城市的“面子”,那么背街小巷就是城市的“里子”,它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创文”以来,我市全面启动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市区众多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群众的生活环境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近日,记者走访城区部分背街小巷,感受它们的魅力。
路面硬化美化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部分背街小巷因年久失修,晴天“扬灰”,雨天泥泞,大雨内涝,居民为“出行难、路不平、灯不亮”等大伤脑筋。而这些问题都在背街小巷提升改造中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这些道路经过改造,感觉我们整个居住环境都得到提升。”11月25日,在源汇区顺河街街道泰中社区的小南街,几位居民看着平整的小胡同,高兴地对记者说。
小南街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的小巷,形成于清朝,因与南大街平行,又较南大街窄、短而得名。因为年久失修,近年来小南街一直坑洼不平,晴天的时候尘土飞扬,雨天的时候积水遍地,居民出行很不方便。
在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中,小南街及附近小胡同被纳入了改造的范围,将小南街及附近小胡同的路面全部进行了修整。“路修好后,我们雨雪天出门再也不怕有积水了。”小南街居民张女士说。
在召陵区天桥街道万祥街,一直住在这里的杨先生见证了家门口的大变化,他脸上的喜悦溢于言表。
“从前不爱出门,现在有事没事喜欢出来晃两圈,以前散步是往外走,而现在习惯往巷内走。”杨先生感叹地说,街道经过改造后大变样,有人开玩笑说这条街都“靓得快要认不出了”。
“以前,不少小街巷道路破烂不堪,环境脏乱差,送快递的时候三轮车颠簸得很厉害。现在小街巷都得到改造,坑洼不平的道路变得宽阔平整,我们送快递的时候走着简直不要太顺畅。” 这是快递员小赵最深刻的体会。
小巷各具特色
11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市区老城区的东大街、戏楼后街、受降路等路段,看到一条条经过提升改造的市井小巷飘着几丝古韵,让人不由地就心情轻快起来。
“这些小巷子经过改造后,各具特色,墙面古色古香,还挂着很多老漯河的照片,让人看了很亲切,每天穿梭在这样的街道上,心里感觉美滋滋的。”在戏楼后街居住了二十多年的王女士对记者说,背街小巷经过整改,让人再也看不到曾经印象中的脏乱差,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大家生活幸福感也就提高了。
记者发现,在背街小巷提升改造中,我市十分注重让小巷各具特色,做到一街一景、一街一主题。如戏楼后街的道路两边挂的是国粹京剧中的各种脸谱,东大街两边悬挂的则是老漯河的照片,受降路则突出了历史文化,万祥街道路两边悬挂的是火车的发展历程与漯河的关联等等。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背街小巷的整治不仅要改造外观面貌,更重要的是保留其文化底蕴,彰显城市特色。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街巷承载着一代代老百姓的记忆,保留着城市的温情,所以我市在对背街小巷提升改造时很注重文化方面的挖掘,使这些小巷在华丽转身的同时,也成为“有品位”的文化长廊,真正成为城市的亮点。
整改背街小巷三千余条
背街小巷改造,事关漯河城市形象,事关群众幸福指数。市委市政府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持续开展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工作,2015年至今,已累计提升改造背街小巷三千余条,城市“里子”越来越靓。
一条条背街小巷的改造,看似工程量不大,却涉及路面改造、地下管线铺设等许多环节,工序十分繁复。而且背街小巷就在百姓家门口,事关家家户户的切身利益,来不得半点马虎。
记者了解到,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住建局在今年年初对全市背街小巷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研究出台了《漯河市2019年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计划提升改造背街小巷195条,并要求在整治改造设计上结合背街小巷的实际,做到“一街一特色”,既对硬件设施修补提升,又对软件问题完善解决。
因此,在背街小巷提升改造中,同时对背街小巷进行综合整治,包括道路、排水、路灯、绿化、环境卫生、建筑立面、街巷秩序、空中管线等方面,使背街小巷从内到外得到全面提升。
目前,今年计划提升改造的195条背街小巷除5条正在施工外,其余背街小巷已全部整治完毕。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正在扎实推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定会进一步增强,改善与发展民生必然在市委市政府一项项、一件件为群众办的实事、好事中不断得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