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文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11月28日 星期
提起皇玉村,不少人会想到皇玉遗址,这个有着距今几千年的人类群居遗址的村庄如今怎样,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11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源汇区大刘镇北2.8公里处的皇玉村,了解这个村庄的故事。
皇玉村:古老村庄有故事

皇玉村内宽敞的道路干净整洁。
村内的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和谐文明的气息扑面而来。

□文/图 本报记者 姚晓晓

1

皇玉村的由来

上午9点,记者驱车从皇玉村的政通路进入村庄,只见村内一条条宽敞的道路干净整洁,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在门口闲聊。在村内的文化广场,孩子们围着健身器材玩耍,一派和谐文明的气息扑面而来。

提起“皇玉村”的来历,村民们都能说上几句,言语中带着几分自豪。在皇玉村村室,村支部副书记师长海给记者讲起了关于这个村庄的传说。

相传在商朝中期,天灾人祸不断,四方蛮夷入侵,国运衰落。王子扑黄历经磨难,流落此地,尝遍人间疾苦。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发现这位王子后都纷纷鼓励他,劝说王子扑黄要励精图治,为万千百姓谋福祉。

“王子扑黄也是受了村民的影响,立志要振兴王室,解救四方百姓。几经周折,王子扑黄最终继位,就是商朝武丁王。”师长海说,武丁王在位期间,时时不忘受过的苦难。牢记百姓的谏言,大力发展农业,国力迅速恢复,商朝由此中兴。

“从那以后,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为纪念王子扑黄,将他曾居住的这片村庄命名为黄寓,20世纪60年代改名‘皇寓’,改革开放后俺村才正式改名为皇玉村。”师长海告诉记者,之前的黄寓非常大,东西长2.5公里,经济繁荣,集市兴盛,故有黄寓镇一说。

2

抗战故事家喻户晓

不仅皇玉村的村名带有传奇色彩,村内还流传不少抗战故事。“抗日英雄蔡永令还是俺村的外甥呢!还在俺村办过训练班。”“俺村抗战时候可有名了,还在俺村抓住过特务,十里八村的乡亲都知道。”一说起村里的抗战故事,村里的老人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抗战期间,抗日英雄蔡永令深入农村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帮助学员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念,特意在皇玉村举办了青年训练班,聘请抗日宣传队队长、河南大学学生、共产党员李国华和张乃一等人给青训班做报告,讲抗日战争形势,揭露日军侵华的罪行。

1944年10月一天下午,6名漯河“万祥公馆”的特务,乘坐黄包车窜到皇玉村抢人要粮。进村后,他们捉住—名叫乔书芳的财主,将他捆了起来,逼着要烟土、要钢洋、要漂亮姑娘,并声称他们是驻漯河的日本人派来的,如果不如数按期上贡,得罪了日本人,不出三天就要血洗全村。同时,他们为防止游击队的袭击,还把抓来的几个无辜群众押在联保处,以作防身之用。

蔡永令接到消息后,亲自带领8名游击队战士悄悄进入皇玉村。第二天天亮时,敌人看要不到东西,便要把乔书芳押往漯河作人质。

蔡永令和游击队员看敌人正要绑人,便佯装群众上前制止。蔡永令身穿长袍大褂,以地方绅士的模样对领头的一个特务说:“有话好说,何必捆人?”那个特务举起手枪,对准蔡永令说:“你是干什么的?”说着就要开枪。蔡永令机智勇敢,猛地跨前一步,将敌人打倒在地,其余的5个特务也被游击队员一一活捉。

3

皇玉遗址成村民的骄傲

更让村民感到骄傲的是,皇玉村虽历经朝代更迭,但皇玉遗址却保存了下来。皇玉遗址面积约5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是迄今为止漯河地区为数不多开展过正式发掘工作的夏、商时期文化遗址。

2004年,皇玉村村南修高速公路,施工中发现距今4000年的人类群居遗址,东西长1028米,南北宽300米左右,是一处保存较好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属夏、商、周、汉四个时期的叠加,并且发现了40多件石器。

“当时的考古学家初步判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这里是一个经济相当繁荣,人类生活相当密集的区域。”村主任师曙光说。

今年,经过考古人员的不懈努力,皇玉遗址又发现了一些重要遗迹。10月16日,现场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二里头时期玉琮、商代铜刀在漯河一带为首次发现。

“这次发掘为进一步了解皇玉遗址文化内涵和研究漯河一带夏、商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作为皇玉村人,我感到非常自豪。”村支书李贺勇说。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