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予涵
锈迹斑斑的水泵被从井下取出,一个直径约50厘米的水井被工人们用石块填埋……12月2日下午,在市工人文化宫院子西南角一个房子里,几名工人正在封井。(详见本报昨日03版《整治自备井 保护地下水》)
在城市自来水管网还没有覆盖到的区域,自备井是满足供水需要的重要途径。一些单位和家庭打挖自备井抽取地下水,有的供自己食用,有的用来洗浴,还有的是家庭作坊生产所用,这样的自备井确实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方便。
然而,自备井的危害不容忽视。通过自备井大量用水,不仅造成地下水资源浪费严重,还会因为水位下降,可能造成地面下沉,影响建筑物、桥梁、道路的安全。此外,地下水没经过专业处理,水质难以保障,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封停自备井,涵养地下水,不仅确保了居民饮水安全,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城市的地质环境安全,对城市发展意义重大。
所以,在笔者看来,对私自打挖自备井这一现象,有关部门必须严肃整治。一要刚性执法,对自备井关停政策进行宣传和科普教育,提高市民对保护地下水的认同感,教育引导自备井用户主舍小利取大义,主动关停自备井。对违反规定擅自打挖自备井的,依法封填并给予处罚。二要有情操作,按照“先供后关,确保用水”的原则,确保自备井在封停前完成城市公共供水,以保证用户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