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本地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

种桑来养殖 闯出致富路


□文/图 本报记者 杨 光

实习生李 潘

在大多数人看来,桑叶是用来养蚕的,在源汇区问十乡前李村养殖户黄更振眼里,桑叶更适合用来养猪。他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发现,用桑叶饲料养的猪很少生病,广受市场欢迎,经济效益明显。

12月11日,50多岁的黄更振正在他的养殖场内忙碌。院子里,工人将一袋袋饲料垛好,准备拌料喂猪。“这些袋子里装的都是用桑叶发酵好的饲料,除了我的养猪场使用,还会外销一些。”黄更振介绍说,这种饲料营养价值高,最近几年特别流行。

黄更振的养殖场旁边,一大块田内种植的全都是桑树,进入冬季后,桑条已经用收割机连枝带叶进行了最后一茬收割。

黄更振说,这种桑树叫蛋白桑,植株较矮,生长旺盛,枝条鲜嫩,每年早春发芽,从麦口到秋收,可以收割三到四茬。不仅能作饲料,还能加工成其他产品,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桑条头部的嫩叶可直接炒菜吃,也可加工成桑叶茶,不仅口感好,而且有保健作用。”黄更振说,桑树收割后,通过打碎、发酵等工序,最终制作成饲料,这种饲料能刺激猪的食欲,还能减少病害,提高养殖收益。

黄更振算了一笔账,养殖场内存栏生猪2800头左右,8月份以来,每月出栏量约200头,月收入50万元左右。“往年都是有赔有赚,效益一般。今年效益好,除了行情好,和我的养殖理念转变也有一定关系。”黄更振说,以前养猪方式不太对路,病害严重,每个月医药费就得1万多元。

如今,黄更振的养殖场每天消耗一吨桑叶饲料。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送到沼气池里循环利用,最终产生的废渣成了有机肥料,再施到桑田内,形成了良性生态循环。

“桑叶养殖和加工在全国不是新鲜事,我经过两年多的试喂,感觉这个方法安全可靠,这条路走对了。”黄更振说,他打算在村里建一座新的标准化场房,并给愿意尝试的村民免费提供技术,让大家都享受到新理念养殖带来的效益。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