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我们在等待一场雪。这里,推荐几本与雪有关的经典佳作,你是否想读一读呢?
川端康成《雪国》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川端康成把读者领进雪国。这个寂静清冷、一片莹白的小镇,似乎一出场就自带悲剧色彩。
在川端康成看来,悲与美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于是,主人公岛村与驹子、叶子两个女孩的故事,就带给读者“悲剧美”的震撼。
再加上小说里无处不在的优美语言,那些像电影慢镜头一样的唯美场景,如“盈盈皓月,深深地射了进来,照得连驹子耳朵的凹凸线条都清晰地浮现出来”这般,让人心头感受到淡淡的哀和浓浓的美。
待读到结局,终会在悲与美中,碰触到“人生无常,心怀感恩”的思想。
这本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还有赖于贯穿小说始终的对日本北国民俗风情与气候风景,以及绉纱的制作、温泉浴场、艺妓的生活等传统工艺和文化现象的描写。这些本身就如同川端康成的文笔一样,带给人们精致、细腻的感受。
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文学泰斗,1968年以《雪国》《古都》和《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
海明威传奇的一生,恰与他的作品相匹配。
《太阳照常升起》让他一举成名,《老人与海》让他久负盛名,而这篇《乞力马扎罗的雪》就隐身在前两者的光环之下。
34岁那年,海明威随狩猎的旅行队来到非洲,根据自己的见闻和印象写出这篇小说。这是海明威最直接描写死亡、讨论“生死”的作品,描写了主人公哈里面对死亡的心理变化:恐惧-愤怒-厌倦-接受。最终,哈里梦到自己乘着飞机,向乞力马扎罗的山顶飞去,肉体虽然死去,灵魂却得到提升。
书中大量采用意识流手法,看起来混乱、跳跃,虚虚实实,其实正对应了主人公对生命意义的苦苦探索。
作者简介:
海明威(1899-1961),美国20世纪最伟大作家之一,“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新闻体”小说创始人,凭借《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奖。
海恩斯《星,雪,火》
海恩斯曾于二战期间在南太平洋的驱逐舰上服役三年,退役后隐居阿拉斯加荒野25年,与星、雪、火为伴而写成这本散文集,用美的语言带给读者宁静、温馨的感受。
虽然海恩斯身披“阿拉斯加桂冠诗人”的美誉,但他出生于“总统之乡”弗吉尼亚,父亲是海军军官,因此光荣与梦想早已铭刻在心中,也隐含在其作品之中。
这本《星,雪,火》是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阿拉斯加的彻骨严寒和茫茫雪原,狐狸、麋鹿、灰熊、狼、土拨鼠等动物,都“诚实地”呈现在书中。这“诚实”不是给人童话般的想象,而是还原荒野生存的不易,描述人如何努力地猎捕和处置猎物,如何与野生动物共生、博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与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利奥波德的《沙郡年记》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自然随笔”。
作者简介:
约翰·海恩斯(1924-2011),美国诗人,著有诗歌、散文等20多部作品。
大雪中,看到的书中风景,如果能映衬着窗外风景,那再好不过了。下雪时,如果你也兴趣盎然,那就读书吧!
晚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