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本地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2019年12月18日 星期

苏进:为国家奉献一生

苏进故居
将军桥

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村落,也是将军苏进的故乡。苏进,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戎马半生,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他的革命精神也感染着故乡的每一个人。近日,记者走进裴城村,走进苏进故居,感受这个村庄的红色印记。

□文/图 本报记者 于文博

戎马半生 精忠报国

苏进生于1907年,1922年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当时他只有15岁。192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冯玉祥送他赴日留学。1930年回国后,他继续在冯玉祥部就职。在冯玉祥部期间,苏进参与了五原誓师和北伐战争,并积极结识共产党人,接受进步思想。

1931年春,苏进所在的国民革命军26路军得到蒋介石的命令,参加“围剿”中央苏区红军。苏进旗帜鲜明地保护红军,和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73旅旅长董振堂,74旅旅长季振同、团长黄中岳经过共同商议,举行了著名的宁都起义。起义后,苏进担任红五军团15军127团团长一职。1932年1月,经毛主席提议,左权、刘伯坚、高自立同志介绍,苏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红军时期,苏进历任红五军团团长、师长,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总队长,红军大学参谋科长兼教官,特科学校训练处主任等职,参加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在安顺场和沿河阵地,苏进指挥所属部队,力阻国民党援军,掩护毛主席、朱总司令安全渡过大渡河。

抗日战争时期,苏进历任新疆迪化“新兵营”参谋长、八路军120师359旅副旅长,参与指挥保卫河防和陕甘宁边区的战斗,并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建立了卓著的功绩。

解放战争时期,苏进历任东北民主联军铁道司令兼中国驻中长铁路军事总代表、铁路护路军司令员、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司令员、炮兵纵队司令员、特种兵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参与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1950年,军委任命苏进为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他为炮兵领导机关和部队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5年,苏进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是中国共产党七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92年,苏进将军因病逝世。

一生热爱读书 牵挂家乡教育

苏进童年时,家境贫寒,但父亲很注重孩子的教育,每年向私塾先生交三斗半谷子,再帮先生干些农活,以此供苏进在私塾读书。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时,苏进的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

在苏进的一生中,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不管走到哪里,总是手不释卷。解放战争时期,他曾自己设计,请人制作了一个特别的书箱。当年,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朱瑞就常对参谋们说:“你们的这位首长(指苏进),满脑子都是数字,是一部百科全书。”

苏进自己爱读书,对教育十分注重,他经常教育身边的人要认真读书学习,亲自帮助他们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抗日战争时期,苏进就曾亲自撰写战例,编写翻译教材。

1949年秋,苏进途经故乡。他回到阔别27年的故乡裴城村,专程看望了他幼时的老师。

苏进的家乡在裴城,他常常牵挂着家乡的教育。老家的孩子们去看望他时,他总是不忘问一下家乡发展的情况。病重时,还叮嘱孩子们为家乡的学校捐书。

1992年2月,苏进去世。1992年4月,苏进的家人按照他的吩咐,为原郾城县第二高中(现漯河五高)捐赠了一批工具书。

追寻将军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

在裴城村东南,坐落着一座安静的农家小院,里面有三间正房和两间西屋,这里就是苏进的故居。2016年,这座小院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记者来到这里时看到,小院刚重新进行修整,正房内挂着苏进及其家人、友人的照片。裴城村的村干部告诉记者:“经常有人来这里参观,接受红色教育。”

在裴城村,随便向一个村民打听,他们都知道苏进故居的位置和有关苏进的事迹,苏进的革命精神在村里传承。苏进故居大门前的路被命名为将军路,村里还有一座桥被命名为将军桥,这都是村民们为了纪念苏进而建。

苏进在家里的男孩中排行第二,苏红军是苏进哥哥的孙子,他告诉记者,“红军”这个名字是二爷(苏进)取的,就是希望他能继承红军精神,做一个顶天立地、为国奉献的男子汉。“他一生正直,竭尽全力报效国家,是我们全家人的榜样,我们会继承他的遗志,尽己所能,为国家贡献力量。”苏红军说。

裴城村历史悠久,保留着许多古建筑,是首批中国传统古村落。近些年来,村里正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事业。“苏将军是咱村里的骄傲,我们都会继承他的精神,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采访中,裴城村的村民提起苏进,每个人都是一脸骄傲和敬重。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