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斌
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人身伤害、安全隐患……近年来文明迎节庆,禁放烟花爆竹的呼声越来越高,全国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行列中来,“禁放”受到岛城市民的广泛支持。《青岛早报》
任何一项制度规定的出台,绝对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汇聚了众人智慧、诸多经验,甚至是血与泪的教训。从某种意义上讲,制度规定的有无、完善与否,是社会发展前行的一个重要标志。
无疑,烟花爆竹因喜庆而生,也因喜庆而兴,但也不可忽视这份喜庆背后的伤痛与悲剧。近些年来,各地因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的悲剧不胜枚举,这些喜庆的“伤口”至今疤痕未褪。同时,燃放烟花爆竹,不仅会产生噪音,更会污染空气、土壤和水质,让雾霾加重。
再热闹的节日,也没有生命健康来得重要;再绚烂的色彩,也没有碧水蓝天来得美丽。一座城市踏上新时代的发展之路,不仅要有不懈奋斗为动力,也要有安全的环境、秀美的景致和高度的文明擦亮底色,安全、文明是助力地区发展的重要“法宝”。因此,在一定区域内禁放烟花爆竹,逐步向更大范围推开,既为城市撑开“安全伞”,让安全为喜庆打底,也为城市吹来一股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开禁放烟花爆竹的大背景下,如此文明自觉体现的是城市的管理水平、市民的文明素质以及城市竞争的软实力。
城市文明建设,是一场“擂台赛”。看待禁放烟花爆竹,不应局限在点燃火机的一瞬间,更要从生命安全、守护文明、助力发展的高度去诠释。文明建设靠大家,发展成果人人享。期待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安全的守护者、文明的使者,在禁放烟花爆竹上既自律也他律,为建设清新秀美、文香醇厚、充满活力的文明之城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