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亚洲许多国家也有这一节俗。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此节,是中国诸节之首。
中国人过年的礼仪是很复杂的,一进腊月门,过年的气氛便一天浓似一天。有民谚云:腊鼓鸣,春草生。乡民们为祈求福寿吉祥,避灾免祸,在广场上敲起细腰鼓,戴上假面具,扮成力士金刚的模样跳起乡风舞,来祈求平安。
送灶,时在腊月二十三日。旧时这一天的晚上,民间有送灶神的习俗。送灶,在一些地方也称过小年,要燃放鞭炮,有吃饺子和年糕的习俗。
除夕,又称大年夜,时在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摆天地桌,供奉家祖和神灵,在室内贴年画,多是四美图和一些忠孝节义的故事。在大门上要贴春联,并在门楣上挂门钱。除夕夜,家家守岁不睡觉。
守岁和年夜饭,是春节的重要内容,零点时分辞旧迎新鞭炮声响起,饺子或汤圆热腾腾地端了上来,全家人辞旧迎新,共庆新的一年的开始。现在我国人民春节家家户户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晚会,共品生活美酒,形成了新的春节习俗。
春节前后,社会团体一般要举办迎春会、团拜会、招待会,同时要去探望高龄的老同志。民间在外地生活的人们,也纷纷放下工作,奔回父母身边,共享天伦之乐。
除夕过后,人们相见要互致问候,俗称拜年。
据中国礼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