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明
提起寒假,不得不说寒假作业。1月13日,记者调查发现,小学生的假期作业正在悄然变化,逐渐减少了刷题,更加注重在实践中寻找“年味”、多读书、增强动手能力等。(详见本报昨日04版《寒假作业花样多 年味十足重实践》)
眼下,中小学生已开启寒假生活。在寒假里,孩子们除了可以好好休整放松外,就是要完成寒假作业。不一样的寒假作业,也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寒假体验。不管怎样,让孩子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年俗文化,这才是寒假作业的价值所在。 笔者还清晰记得学生时代老师布置寒假作业时的情景,每人发一本《寒假生活》,要求每天背古诗、写日记、练书法。每当老师布置完寒假作业,学生总会抱怨作业太多、太乏味,试问孩子在完成作业中能收获多少快乐呢?如今,时代在发展,教育理念也在革新,教师对于孩子寒假作业的设计,也应该与时俱进,要通过让孩子完成作业收获美的成长体验,这才是教育的本真。 透过新闻报道我们看到,我市小学生的寒假作业正在悄然“变脸”,题海战术少了,教师更加注重让孩子在实践中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好习惯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养成,这一变化令人欣慰。比如,让孩子参与置办年货、大扫除,让孩子收集春联、写春联、剪窗花,让孩子读经典名著……老师布置的这些寒假作业,既能帮助孩子提升自身能力,又能让孩子感受到浓浓年味,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意识到,过年不仅仅是走亲访友、穿新衣、吃美食、收压岁钱,还有对年俗文化的传承。 当然,对于家长来说,还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兴趣所在,引导孩子品味传统文化、感受年俗魅力,比如,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讲关于年俗的知识,或者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使用压岁钱,抑或是带着孩子逛庙会、看大戏、猜灯谜,这些都是帮助孩子找寻年味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