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就要过春节了。今年的春节,比以往来得早一些,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民俗专家解释,这是阴历和阳历之间的“时差”造成的。
农历是怎么来的?
专家介绍,我国的历法是结合太阳和月亮运行的周期制定的。阴历月是以月亮的“朔望月”为周期,一个月29.5天,正常的农历年要比公历年短10天到11天。完全按照月相周期的方式来计算,12个月正好是354天。但是按照阳历,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回归年”来计算,一年是365.2422天。如果严格按照阴历月来过的话,一段时间后,四季、年份就错乱了。于是,我们的古人就发明了阴阳合历的农历。
春节是怎么算的?
为平衡阴历、阳历之间的“时差”,传统历法用增设闰月的办法,设置了“十九年七闰”的规则。根据现行的置闰方法,隔2到3年就必须增加一个月,于是,就出现了某些年份一年有13个月的情形。农历如果不置闰,每年春节都会比公历早10天左右,就因为差得太多了,才插闰月,使春节推后一个月。所以,有闰月的年份,春节都会来得很早。
来得早的春节多吗?
专家介绍,虽然今年春节在1月25日,但还不算很早的。1966年的春节在1月21日,21世纪的2061年、2099年也是1月21日过春节,这是近200年里最早的春节。另外,1月22日过春节的年份也不多,一个世纪只有,两到三次。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