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迷天地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2月17日 星期

刘伯承在伏龙芝军事学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苏联学习军事的中共留学生群体中,走出了5名元帅、3名大将、7名上将、8名中将和7名少将。刘伯承元帅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曾就读于专门培养高级军事指挥人才的苏联最高军事学府——工农红军伏龙芝军事学院(以下简称伏龙芝)。

刘伯承是在南昌起义后,于1927年11月下旬抵达莫斯科的。由于他没有语言基础,便先到高级步兵学校学习基础课程。1928年10月,刘伯承转入伏龙芝,在校名字为鲍里斯·伊万诺维奇·阿法纳西耶夫。

伏龙芝的师资力量是苏联最强的,很多教师后来被授予了元帅军衔。

伏龙芝的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中国学员能拿到每月100卢布以上的津贴,享受的是苏联中、高级干部的待遇。刘伯承曾说:“来这里学习,机会很难得,要争取时间多学点东西。党随时都可能叫我们回去参加战斗,那时就没有这么安定的环境和时间了。”刘伯承当时强调:“中国的革命同苏联的情况不同,中国一定要依靠农民。否则革命是不能成功的……”并表达了自己希望回国,到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并肩战斗的强烈意愿。

在同学的描述中,刘伯承这位37岁的将军级学生的形象,一下子鲜活起来。刘伯承在高级步兵学校的同学、开国少将吉合在回忆录中说:“刘伯承同志十分关心我们,常抽时间回学校看望我们,问寒问暖,从思想上积极鼓励我们努力上进。我们的相处虽短暂,却使我终生难忘,给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树立了光辉榜样。”真诚朴实、随和可亲、刻苦努力、稳健沉着、具有长者之风的儒将,可以说是对刘伯承三载留苏的比较准确的评语。

1930年夏,全国的正式红军已有15个军,共7万余人,建立起大小10多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新的革命形势催生了对军事人才的迫切需求,4月17日,李立三于上海给当时在莫斯科的周恩来和瞿秋白寄来分析国内情况的信,要求“尽快派遣能干的中国同志回国”。根据这项要求,50多名各军校的中国学员于5月动身回国,刘伯承、左权等5人于8月到达上海,踏上了各自下一阶段的革命征程。据《北京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