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 辉)3月4日下午,我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三次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和市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疫情防控整体情况和下一步防控救治安排及防控工作重点,并就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回答记者提问。
确诊病人无一例死亡,无医务人员感染
在新闻发布上,市卫健委主任罗伟民介绍,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千方百计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医疗救治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我市自1月25日确诊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到3月3日,经过39天的艰苦奋战,累计确诊的35例新冠肺炎患者已经全部出院,实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愈和疑似病例双“清零”目标。据市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李耀军介绍,全市收治确诊的35例病例中,年龄最大的94岁,最小的6个月;其中男性25例,占71%,女性10例,占29%;发生重症8例、危重症1例,无一例死亡,无医务人员感染。
继续做好出院患者随访复诊
罗伟民介绍,按照出院患者随访复诊率100%的要求,对已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开展“一对一”和2至4周的随访复诊服务,确保出院患者传播“零风险”。
李耀军也表示,出院后的患者,要严格按照国家诊疗方案意见,在家隔离14天,这期间他们会定期随访患者的症状及在家的各种情况,在出院后的第2周和第4周结束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进行胸部CT及咽拭子核酸检测,如果有核酸转阳患者,将再次入院治疗。目前已有7名患者复查,情况良好。复查正常的患者,即可回归社会。
疫情防控工作重点有调整
“今后一个阶段,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将由全面防控向分区分级、精准防控、重点防控进行转变。”市疾控中心主任李业武说,重点强化人员分类健康管理,将居民划分为高、中、低风险三类,进一步落实分类管理措施,对于高风险人员,要在定点医院、集中隔离场所等实施隔离治疗或医学观察;对于中风险人员,要严格落实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要求;对于低风险人员,体温检测正常可出行和复工。
强化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分级分类做好对复工复产复市单位和监管场所以及养老机构、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特殊场所的疫情防控技术指导工作。
强化公众健康指引,广大市民切不可放松警惕,掉以轻心。除上下班之外,尽量少出门、不串门、不聚会;出门戴口罩;常通风、勤洗手;不接触、不食用野生动物;如实报告个人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医。
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5993.9万元助力战“疫”
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冲在一线、履职尽责,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形成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社会团体、企业和爱心人士积极捐款捐物,展现了同舟共济的深厚情怀。截至目前,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5993.9万元,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市慈善总会、市红十字会等社会机构和个人向市指挥部和市直医疗机构捐赠资金744.85万元,捐赠物资29.03万件(箱/套/台),价值483.99万元。
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李风霞介绍,为确保捐赠款物使用规范高效、公开透明,他们主动向相关部门报告捐赠接收使用情况,制订捐赠管理办法,确保捐赠款物分配使用到位,流向清楚可查,笔笔公示及时,目前已公示9期。
防疫消杀、佩戴口罩应注意什么
针对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如何避免过度消毒?市民如何正确使用口罩?
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科科长郭朝阳介绍说,商场、超市、公交车、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要加强消毒频次;高频接触的门把手、电梯按钮、水龙头等部位要加强清洁消毒。而普通家庭只要做到常通风、家庭成员勤洗手即可,不用每日消毒;避免对室外空气、公共地面、绿植、水体等开展大规模消毒;不宜对出入单位、社区(村镇)的人员和车辆进行直接喷洒消毒。
另外,在家庭成员都健康的情况下,居家不需要佩戴口罩,到人员稀少的室外通风处也不需要佩戴口罩;但如果是在商场、超市、车站、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人员相对集中或者空间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必须佩戴口罩。另外市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只需佩戴医用普通口罩或者医用外科口罩即可,不必选用N95等颗粒物防护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