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3月10日 星期

“云观展”让文化共享有更多可能

“故宫展览”App里的“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
苏州博物馆推出的手机小游戏DIY明清山水画界面
彻彻底底的虚拟博物馆——克雷默博物馆。

眼下正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时期,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纷纷临时“打烊”,却又不约而同优化并推广起了线上的虚拟博物馆,以“云服务”的别样方式为人们“投喂”文化艺术的“精神食粮”。一时间,“云观展”成为流行词。

事实上,发展虚拟博物馆,加大数据共享,正越来越成为博物馆界的共识。虚拟博物馆存在的价值远不限于弥补了人们不能亲赴博物馆参观的遗憾,借力不断迭代的新兴技术,它们在另一个平行空间开辟着更多的可能,增强着大众与艺术的连接,也成就着真正的文化共享。而这些,似乎更值得人们关注。

A

“云”端有不少爆款文博特展

近年来,一批高品质文博特展于国内多个城市涌现,因为各种原因与之擦肩而过,成为很多艺术爱好者的遗憾。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天,众多博物馆向观众发放的“云福利”中,最令人肾上腺素加速分泌的,莫过于这些年错过的爆款展览都可以通过线上参观逐一补回了。

故宫博物院以“故宫展览”App集合了2015年以来推出的几乎所有展览,总计76个。此前引发广泛关注的“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石渠宝笈”特展之“编纂篇”等专题特展都在其列,一并网罗的,还有寿康宫、慈宁宫花园等新近开放区域的宫廷原状陈列展览,以及珍宝馆、家具馆等常设专馆展。人们既可逐一浏览某个展览、展品的具体图文信息,也可在360度展厅全景中虚拟漫游,感受展厅的真实氛围。

精选出“大唐风华”“秦汉文明”“丝绸之路”三大展,中国国家博物馆不仅对它们开放了全景式观赏的虚拟展厅,还为它们编排了多维度导赏的“相关阅读”。这三大展均为国博历史上的现象级展览,且均为举众多博物馆之力联合办展的范本,可以说再展后会无期。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众多博物馆当期举办的特展也于“云”端相继上线。其中就包括故宫博物院的“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三星堆博物馆的“发现三星堆:三星堆与巴蜀考古”纪念三星堆遗址发现九十周年特展,广东省博物馆的“粤匠神工——广作家具特展”等。

B

线上线下互补体验更加有趣

“云观展”仅仅是对抗疫情等特殊状况的无奈之举吗?事实上,数字化的虚拟博物馆近年来已成为全球博物馆建设势不可挡的一股潮流。如此壮观的博物馆“云资源”,是历经多年积累而储存起来的,只不过,大多数因疫情而宅家的人们这些天才忽而发现。

除了模拟实景观展,不少博物馆都在VR、AR、3D扫描等新兴技术的加持下,创新了一连串的加法,将大众的线上参观体验变得更有趣,更丰满,也更具交互感,与实体展互为补充。

足不出户,人们可以在天津博物馆官网接收清乾隆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汝窑盘等一众珍贵文物背后的故事,在湖南省博物馆官网体验“信期绣‘千金’绦手套制作”“妙手裁衣”等手工,在上海博物馆官网学习“博物馆与世界文明”“中国碑刻”等课程,在中华艺术宫微信公众号“听”讲历代书法……

DIY明清山水画、拼装明式家具、布置明代书房……围绕馆藏文物,苏州博物馆开发了多款小游戏。例如“国宝拼拼拼”这样的小游戏真就让人欲罢不能,不仅仅是在线拼图,还引入了计时,设置了由浅入深的重重关卡。一个人游戏太寂寞,也可以叫上小伙伴,一起在“挑战四大才子”等知识问答中PK,看看谁是“明朝最有才”。

湖南省博物馆官网有个“动漫学园”,文物题材动画片《时空博物馆卡》、手绘抖音微视频《汉代穿越指南》、文物保护与修复题材手绘科普微视频《文物重生秘籍》等都在这里。

C

人与艺术关系得以重新定义

虚拟博物馆给博物馆界带来的,是一场又一场革命。

它首先化解的,是实体博物馆在展出方面的尴尬。受限于展出场地,实体博物馆展出的藏品可能只是一小部分,许多珍宝均难得一见,一些藏品也因年代久远变得十分脆弱,展出时需要特别注意环境的控制,让观众与之保持距离。虚拟博物馆通过对藏品的数字化复制,让观众有了一睹更多藏品的可能,甚至能抢救一些濒危藏品。

人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更借由虚拟博物馆得以重新定义。2017年面世的克雷默博物馆,就不存在于现实世界,只存在于VR中。其馆藏包括荷兰克雷默家族所收藏的全部74幅17世纪荷兰和比利时的画作。这里的每一幅作品都以“摄影测量法”经过了约2500至3500次拍摄,建立超高分辨率的视觉模型。这座博物馆还打算向社会征集藏品丰富虚拟馆藏。

“我就是希望把《蒙娜丽莎》挂在《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旁边。”克雷默博物馆创始人乔尔·克雷默异想天开的这句话,恰为虚拟博物馆的未来指明了一个方向,针对不同的用户生成独一无二的定制展览。

也有人预测,虚拟博物馆产生的大数据资源更会成为其价值所在,甚至将反哺实体博物馆。例如通过了解某一段时间里人们更感兴趣的是哪类艺术品,对于实体博物馆策划举办什么样的展览,将产生相当大的参考价值。

不过,同样不容怀疑的是,即使图片精度再高,虚拟现实技术再先进,保存着人类文明“物证”的实体博物馆,其建筑空间及藏品予人的心灵震撼,终究是虚拟博物馆无法替代的。虚拟博物馆的存在,原本也不是为了取代博物馆的实体参观,而是要增加其附加价值。通过数字化的高清复制、多样呈现,人们了解到那些原作,便更想走进实体博物馆接触它们。

愿时下正热的“云观展”能够开启人们对于文化艺术进一步的兴趣。等到疫情消除,阴霾散去,愿更多的人走进实体博物馆,近距离感受文物、艺术品的魅力。据《文汇报》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