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抗击疫情 我们始终在一起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3月12日 星期

方舱方舱 生命之舱

武汉方舱医院休舱仪式上,医疗队队员代表合影留念。
3月10日,武昌方舱医院,两名青海医疗队队员小憩。

3月10日下午,随着最后一批49名痊愈患者离开武昌方舱医院,这家运行了35天的医院暂时结束了它在特殊时期的使命,宣布休舱。同日,江夏方舱医院也正式休舱。至此,武汉三镇全部16家方舱医院在各界祝福中“关门大吉”。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说,武汉16家方舱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3万多张,累计收治轻症患者1.2万余人。武汉新冠肺炎患者每4人就有1人在方舱医院治疗。

方舱医院在疫情致“一床难求”之时被提出,为“应收尽收”发挥最大效能,投入使用后逐渐实现“床等人”,再到扭转局面全部休舱,走过35个日夜,改写了无数家庭的命运。

建设

一个月前,方舱医院边设计边施工、医护人员与设备从全国各地驰援湖北的浩大场面,犹在眼前。

在武汉市各级医疗机构因疫情“一床难求”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提出,轻症患者若得不到有效救治,可能会陷入困境甚至有生命危险。他认为,方舱医院用最小的社会资源、最简单的场所改动,能够最快地达到提高收治容量的作用。

几乎所有“方舱医院”都是依托城市公共设施,连夜赶工建成,建设时长以小时计。

国家卫健委医管中心主任王健说:“2月3号晚上决定建方舱,2月4号开始建设,全国22支紧急医学救援队往武汉汇集,救援队在路上跑,这边的病房在同步改,非常急。153台从全国各地赶赴武汉的车跑了一天一夜,最远的是从4000公里之外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赶来,赶到后,在2月5日的晚上就开始收治病人。”

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2月4日晚开建。现场的武汉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表示,2月5日零时启用,“只能提前不能拖后”。

记者从承建武汉体育中心电路安装及部分医用集资箱的中建三局获悉,2月4日晚接到建设任务,建设人员马上通宵施工作业,从人员集结到位到完成,耗费不到10小时。

2月里,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座方舱医院在武汉建成。

驰援

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说,第一批有4000张床位的3家方舱医院仅用29个小时就建设完成。中央指导组调动22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及三支国家移动核酸检测实验车星夜赶往武汉,76支医疗队8000多名医务人员在几天内陆续进入方舱医院,边建设、边接收、边治疗,迅速开展工作。

此前,2月4日8时30分,广东省疾控中心移动P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在做减震抗震包装处理、打包装箱后在雨中驰向武汉,连续16小时,跨越广东、湖南驶入湖北,队伍于2月5日0时40分抵达武汉市。

据佛山第二批驰援湖北医疗队队长邓晓龙介绍:“当时方舱医院收治的患者是比较多的,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一个顶峰的状态。”邓晓龙负责的是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C舱,每轮值班的四名医生,面对的是近四百个在床病人。

许多方舱医院有多支医疗队进驻。其中,东西湖方舱医院甚至拥有12支援汉医疗队,其中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5支,省级医疗队1支,省级护理队5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P3实验室1个,武汉地区医疗队6个。

治疗

方舱医院原则上收治已确诊且未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的轻症患者。若病情加重达重症、危重症标准,将送往定点医院救治;治愈的可就地检测,符合出院标准即可出院。

长时间与家人分离,让不少患者出现焦虑情绪。安抚与劝说患者接受治疗也是医务人员的必备技能。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秦思回忆说,病区里有一位大伯,发着烧却不肯吃药也不肯吸氧,跟护士发脾气。“其实在临床上,这是挺常见的一件事,难以理解的时候就想想自己的爷爷奶奶,年纪大了都会像一个小孩子。”

在武昌方舱医院,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医护团队也采取多种方式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湘雅二医院精神科副教授李卫晖告诉记者,目前她的团队共编写了两版心理疏导手册。第一版名叫《走进方舱》,帮助病友面对初入方舱的各种心理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治愈“出舱”,第二版手册命名为《走出方舱》。

温暖

方舱医院中的医患互动,是疫情期间的一抹亮色。

方舱医院是医院,也是轻症患者的临时社区。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东西湖方舱医院副院长李志强说,为了更好地给患者治疗与关爱,医院成立了心理学专家组,为患者做一些心理援助方面的工作,组织了读书报告会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疏解他们的紧张、焦虑情绪,从另一个角度增强他们的抵抗力。

2月22日,西宁市中医院派往武汉支援的第二批护理医疗队的队员何增旭,因为一名患者而有些激动。这天6时许,何增旭为一名老年患者测量血压时,患者突然拿出一张便利贴,贴在了她的胸前。

快下班时,她取下便利贴,上面写道:“辛苦了!也许你从没想过自己伟大,但你已成为我们的英雄。”

“我的双眼顿时被泪水模糊,手中紧紧握着那张便利贴,所有的辛苦和压力都在一瞬间化为乌有。”何增旭说。

何增旭后来了解到,那名叫李义生的患者今年63岁,当时已经住院16天,2月22日是他病愈出院的日子。老人得知何增旭和同去的西宁市中医院护士星海庆都是“90后”、比他的女儿还小后,就给两人写了便利贴,并留了联系电话。老人希望疫情过后,能有机会去青海看望这两个“孩子”。

据《南方都市报》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