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准备工作
先隔离再上班 有瞒报处死刑
看古装剧时,经常看到大臣们给皇帝请安,假如请安的大臣染上了疫病,唾液飞沫溅到了皇帝身上,那可如何是好?这个脑洞有些大,可能性很低,因为古人跟我们一样,想要复工,必须先隔离!就算是妨碍日常政务工作,皇帝也得“废朝”。
《晋书·王彪之传》中就有记载:“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
只要是朝廷官员,家中有人被感染且人数超过三人,这个朝廷官员就一百天内不许入宫,就算他本人没有被感染也不行,好好在家待着。
到了清朝,皇太极认为一切不能都靠自觉,万一有心存侥幸者,岂不酿成大祸?于是,设立了“查痘章京”等官职,一旦发现问题,就立马将感染的人强制隔离。若有瞒报,死罪一条。
当符合一切复工条件后,疫情期间复工的古代公务员跟我们一样要写日报,及时上报任何情况。
这个疫情防护工作最早出现在秦代,《封诊式》里就曾提及:“某里典甲诣里人士五(伍)丙,告曰:‘疑(疠),来诣。’……令医丁诊之……”
复工场所如何消毒
烟熏火烧 携挂药囊
当疫情得到缓解,古人恢复生产经营以后,与我们现代人一样,也要对办公场所进行大面积消毒杀菌,没有现成的消毒液,古人有什么神奇的消杀方式呢?
古人最喜烟熏火烧,俗称空气消毒法。李时珍曾提及:张仲景辟一切恶气,用苍术同猪蹄甲烧烟。陶隐居亦言术能除恶气,弭灾疹。故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
而在清代的《验方新编》也有记载:苍术末、红枣,共捣为丸如弹子大,不时烧之,可免时疫不染。
关键词:苍术。
大概苍术就如同现在的84消毒液和75%酒精,古代什么消毒产品里都有它的存在!古人先是将苍术与其他中药混合在一起,按照比例做好配方,然后将它们燃烧,整个空间被烟雾所弥漫,带着药性的高温烟雾可以干扰病毒,从而达到调和环境的功效。
若想恢复生产和经营,不可能烟熏火烧一整天,于是机智的古人研发出了药囊,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恢复经营后,古代商家的门户上都得挂上药囊,古人认为病毒是一种邪气,而药囊里含有大量药物,这种药物通过蒸煮的方式,释放出药性,有效预防人们被病毒感染。
很多人居家外出时,同样也会随身携带药囊,有的佩戴于手臂,有的佩戴于头顶,民间有谚语: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
复工人员个人防护工作
蒸煮衣物 药浴粉身
与我们一样,古人也认为外出穿过的衣服有沾染病毒的可能,没有衣物消毒液与防护服的古人,采用了蒸汽消毒法,就是通过蒸煮的方式,对病人的衣物以及疫情期间外出穿过的衣服进行高温灭菌。
清代的贾山亭在《仙方合集·辟瘟诸方》中曾有记载:天行时疫传染,凡患疫之家,将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
除了对外出穿过的衣物进行高温灭菌,古人的药浴更是给自己穿上了一层隐形的防护服。
清代刘松峰在《松峰说疫》一书中记载:“于谷雨以后,用川芎、苍术、白芷、零陵香各等分,煎水沐浴三次,以泄其汗,汗出臭者无病。”
古人药浴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泡过药水后的身体不能再次冲水,必须直接擦干穿衣,这个原理一是干扰病毒,二是通过药浴的方式,让身体发热,去除寒气,增强免疫力,以免因为风寒等基础病,使人免疫力降低,从而被感染上病毒。
药浴后,古人还要粉身,也就是往身上敷粉,《肘后备急方》记载了一配方:芎、白芷、藁本三物等分,下筛,纳米粉中,以涂粉于身,大良。
古人将这些温和良性的本草植物磨成粉,敷于全身,一则是起到隔离作用,二则应该也是干扰病毒入侵。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也都证实了此配方在当时确实具有防疫护身的功效。
最后一关
学习医学常识
古人若想在疫情后顺利复工,除了环境与个人的防护工作以外,还要学习医学常识。
在唐朝,每当有疫情,皇帝就会给各地官员布置一项至关重要的作业:抄写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和《百一集验方》。唐玄宗还亲制了《广济方》昭示天下。
对于疫情,唐玄宗脑壳疼,他又颁布了《诸州置医学博士敕》:自今远路僻州,医术全无,下人疾苦,将何侍赖?宜令天下诸州,各置职事医学博士一员……
大意是:现如今频发的疫情让我很是担忧,我们的医学不够发达,天下百姓处于疾苦之中,我们在各州设立一个医学博士,成立地方医疗机构。
唐代这个医疗机构,平日里做医学研究,疫情期间,可作为疫情防控指挥部,从疫情发生到结束,到人们是否能够重新开始生产经营,全靠这个医疗机构作出判断。
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术诞生了,各地官员不用抄书了,朝廷利用印刷术大量印刷医书,宋代的皇帝们也都纷纷编纂整理医书:宋太祖赵匡胤的《开宝本草》、宋太宗的《太平圣惠方》、宋徽宗的《圣济总录》《和剂局方》……
朝廷把医书发放到百姓手中,向百姓推广医学常识,提高百姓对疫情的认识与防病能力,这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疫情后期复工的顺利。
大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这跟我们现代企业复工后,社区组织的企业复工防控培训又是不谋而合!
鼓励复工政策
减免税收
疫情对企业的冲击力是巨大的,近日国家颁发了一些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鼓励企业在疫情期间安全复工,以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古代发生疫情后,执政者们大多会认为疫情是天灾,是老天对自己的惩罚,于是在疫情快要结束的时候,执政者们针对复工,会出台劝农、减负、税收减免等政策。
东晋的孝武帝在太元四年(379年)三月大疫后,就曾出台一个非常感人的政策:狡寇纵逸,藩守倾没,事兼平日。其内外众官,各悉心勠力,以康庶事。又年谷不登,百姓多匮。其诏御所供,事从俭约,九亲供给,众官廪俸,权可减半。凡诸役费,自非军国事要,皆宜停省,以周时务。
这段话被记载于《晋书·孝武帝纪》中,大概意思就是:发生了这场疫情,对国家各方面都有很大影响。现在疫情要过去了,百姓太久没有生产劳动,生活物资短缺,经济下滑,我带头节俭,各位官员,你们的工资也都减半。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抗疫。
唐宪宗在元和元年(806)“死者大半”的浙东大疫中也出台过非常给力的政策。
据说浙东大疫当年导致人口大量流失、土地荒芜、经济退后、人心惶惶,唐宪宗为鼓励百姓复工,重新生产经营,大量送医药、减免赋税,全力扶持疫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浙东的百姓才恢复之前正常的生活,而唐宪宗的这一举措,至今都被我们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