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晓晓
随着防疫知识宣传的不断深入,餐桌文化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公勺公筷、分餐进食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3月29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家住长江路的胡女士是一位社区工作者,经常给社区居民宣传防疫知识,对于使用公勺公筷,她也是一位先行者。
胡女士一家有四口人,用公勺公筷已经3年多了,每个人还有专碗、专筷,有时家里来亲戚,也会给他们准备专门的碗。
“一开始家里人也没有使用公勺公筷的意识,特别是家里的老年人。为了让老人慢慢接受,我就找来相关视频给老人播放,并且买来不同颜色的餐具,现在每个人都习惯了,吃饭的时候会自觉找自己的碗筷,而且夹菜的时候也自觉用桌子上的公筷。”胡女士说,特别是这次疫情期间,看到一些关于提倡使用公勺公筷和分餐进食的公益广告,家人就更支持她的做法了。
“以前在饭店吃饭时用过几次公勺公筷,不过在家里基本没用过。这次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现在我们家餐桌上也用起了公勺公筷。”家住市区泰山路的张先生告诉记者。
还有一些市民表示,一双公筷让简单的居家用餐更有“仪式感”了。“以前吃饭,一家人的筷子在盘子里扒拉,还相互夹菜,看着挺融洽,但其实传染疾病的风险也大了。”市民孙先生说,用公勺公筷不仅能防止病从口入,用餐形式上也更讲究。
采访中,记者发现分餐进食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推崇。“一些酒店和熟食店推出自助餐的形式挺好的,大家吃什么就夹什么,既干净又卫生。”在医院工作的张淑珍坦言,她一直都很注意饮食安全,现在又经历了此次疫情,她在外面吃饭都会建议大家用公勺公筷,最好是分餐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