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4月10日 星期

“女大十八变”的 “十八”为何意


□阎泽川

谁家有女初长成,亲朋好友间阔别多时,相互寒暄时总会说一句:“你家闺女真是女大十八变。”话说这“女大十八变”是形容一个人变化大,但为什么要扯上“十八”?这里的“十八”是指“女孩子长到十八岁时会有变化”还是指“女孩子长大后会有十八个变化”呢?其实,这两种解释都不准确。这里的“十八”,既不是专指十八岁这个年龄,也不是指十八个方面的变化,而是用“十八”来泛指“很多”。

在中国的数字文化里,“十八”是三、六、九的倍数,而“以三为全”的观念早就出现在中国文化的史述中。“三”虽然是最小的数单元,表达的却是最低限度。而“三”的倍数“九”有完整化、集大成的意思,这说明“数”自从古代就被赋予浓厚的文化意义,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双重功能。胡朴安在《俗语典》中称:“凡事物之多变者,俗并以十八言之。”意即“十八”在很多场合并非是严格的确数,而是指代物多量广。

众所周知,古代汉语中出现的数字往往是虚数,虚数是指不实在的数字,一般用来突出数量的少或多。就算是今天我们日常生活中众多含有“十八”的词语也没有具体数量指代的意思,如酒有“十八里红”;地方有“十八滩”“十八盘”;人物有“十八娘”“十八姨”等。

而“十八”在社会生活中广泛运用,还表现在一批“十八”的变数具有同样的指代作用,如三十六洞天、三十六计、七十二变、三百六十行等。这些“十八”倍数的数字,在数量上要远远大于“十八”,但在很多场合中,仍然和“十八”一样用来表示“多、杂、广”。

“女大十八变”,源自于宋代释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幽州谭空和尚》:有一女尼想开堂说法,就去问师父,师父答道:“尼女家不用开堂。”女尼反问道:“龙女八岁成佛,又怎讲?”师父说:“龙女有十八变,你与老僧试一变看一看。”《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曾提到龙女,她是位通神善变、最后成佛的神奇女子。

演绎到现代,“女大十八变”用来指女子在发育成长的过程中,容貌性格有较多的变化,大多是用来夸赞女孩子越变越漂亮。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