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5月6日 星期
□本报记者尹晓玉
“80后”破烂王收废品十多年
□本报记者尹晓玉

从难为情到坦然面对

在大家的印象中,收废品的人多是大爷大妈。但今年36岁的刘向魁已经收废品十多年了。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了困窘的家境,让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品,每天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四处吆喝。“刚开始连秤都不认识,也不了解行情,有的东西收回来还赔钱。再加上那时候20岁出头,周边很多人经常发出‘这么年轻的小伙咋收废品呀’之类的疑问。”刘向魁说,那时觉得很难为情,但为了生计都克服了。

收了三四年废品后,刘向魁发现回收废旧电车回来拆卸变卖零件更挣钱。“之后,我就开始收废旧电车了。”刘向魁说,随着对行情把握得越来越准确,收入也在不断增加,他越来越喜欢收废品这个行业了,面对质疑的眼光也变得坦然了。

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刘向魁是周口项城人,自幼家境贫寒,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2006年,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医院通知需要剖宫产,但他拿不出两三千元的医药费,只好到处借钱。

“那时候的心情既高兴又难过,借了好几家的钱才凑够了医药费。”刘向魁说,从那以后,他深刻地体会到了肩上的责任,决心要改变生活的困境。

2008年,在亲戚的介绍下,刘向魁来到漯河学收废

5月3日,记者来到郾城区孟庙镇张店村的一个院子里,见到了租住在这里的刘向魁,此时他刚从商桥镇满载而归。一米八

多的大个头,皮肤黝黑,身体强壮,干起活来干脆利索。

交谈间,记者发现刘向魁心态乐观、积极向上。

“早上6点多开着车出去,每天转两三个乡镇,跑三四十公里。去之前也不知道啥情况,有时候空车回来,有时候拉满满一车回来。”刘向魁说,现在大儿子上初中,小儿子上幼儿园。他每天去收废品,爱人在家负责照看送孩子,剩余时间两人一起在家拆卸电车零件。虽然没有攒很多钱,但需要用钱时,比如该交学费之类的,他们也能拿得出来。

“虽然生活辛苦点,但可以看到希望了,日子也过得去。”刘向魁说,如今,收废品不仅让他改变了家境困难的窘态,还能常伴家人、供养孩子们读书,所以他对生活充满感恩,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