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大桥桥面在5月5日下午至5月6日中午出现涡振。记者5月8日从中国地震局获悉,广东省地震局利用强震动监测系统分析初步结果表明,虎门大桥箱梁主体结构在本次事件中未受到明显影响。
首次振动系受水马影响
5月5日下午2时许,虎门大桥悬索桥桥面发生振动。多段现场视频显示,有汽车在桥面正常行驶时,桥面突然开始起伏,波动十分明显。之后,大桥被封闭并禁止车辆通行,有多名工作人员在桥上展开测量工作。
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5月6日通报称,经专家组初步判断,本次振动主要原因,是沿桥跨边护栏连续设置水马,改变了钢箱梁的气动外形,在特定的风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桥梁涡振现象。
广州市气象局称,5月5日虎门大桥发生振动时附近风力较大,其中虎门大桥站15时至17时基本有6级至7级大风维持。虎门大桥大修办公室副总工程师张鑫敏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提及天气因素,称18时许大桥周边风力降至5级。
事发后桥面的水马被陆续撤离,桥面不再有明显振动。
大桥相关水域恢复通航
5月6日上午,虎门大桥再次出现振动。
桥梁设计专家和桥梁风工程研究专家、国际桥梁与工程协会主席葛耀君介绍,近两日的振动均属涡振,但经与现场人员及其他桥梁专家沟通得知,5月6日的涡振程度,比前一日轻。他推测,更可能是因为桥的某个受力性能发生变化,或桥的机械阻尼、结构阻尼变小等因素。“后续涡振的成因,专家组依旧在等测量数据。”
5月7日下午,广东海事局经报请上级部门核准,于5月7日16时30分开始,虎门大桥通航水域恢复通航。
大桥主体结构未受明显影响
强震动监测系统观测数据显示,从5月5日13时开始,大桥箱梁竖向加速度和位移监测数据出现较为显著的变化,达到日常振动幅值约2~6倍,竖向位移最大达到44.61厘米,至当天19时后振动明显减小;从加速度功率谱的变化情况看,大桥箱梁结构主要自振频率在事件前后未发生明显改变,事件过程中振动能量主要集中于0.362赫兹(Hz)。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桥箱梁主体结构在此次振动事件中未受到明显影响。
综合《新京报》、中新网
涡振发生时,有众多车辆正在桥面行驶,上下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