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5月14日 星期

增进民生福祉 彰显为民情怀
——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将着力推动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本报记者 齐 放

5月13日上午,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受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委托,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思杰作了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把百姓冷暖和安危挂在心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回顾:高度关注民生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深入落实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全面推进“四城同建”城市发展定位,奋力实现“两个上台阶、四个走前列”战略目标,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始终做到与市委同向、与政府同力、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步,圆满完成了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谱写新时代漯河更加出彩添彩绚丽篇章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加强预算审查监督,切实管好人民的“钱袋子”;及时审查批准政府债券分配议案,涉及资金44.26亿元,有力支持了我市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高度关注民生保障改善。密切关注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视察,紧盯目标任务,持续发力、精准施策,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努力让漯河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地方立法,先后制定了《漯河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漯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漯河市散煤污染防治条例》3部地方性法规,受到省人大常委会充分肯定。认真开展法律监督,组织执法检查组先后对烟草专卖“一法两条例”、传染病防治“一法一办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积极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做好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老年人权益保障“一法一条例”、中小企业促进“一法一办法”、就业促进法等检查工作,助推了相关法律法规在我市有效实施。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询问,5个被评议询问部门查摆出来的128个问题已有105个得到较好解决,23个正在持续整改。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支持保障代表依法履职,进一步拓展代表知情知政渠道,邀请代表200余人次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百姓问政直通车等活动。一年来,代表们开展集体视察调研130余次,走访群众1.2万余人次,收集民情民意1900余条,帮助化解矛盾纠纷600余起。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向“一府两院”集中交办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所提建议370件,筛选农村安全饮水、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等重点建议6件,由分管副主任带队进行集中督办,并对办理结果进行满意度测评,有力推动了相关工作,办理质量、代表满意度明显提升。

展望:增进民生福祉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紧盯奋勇争先、出彩添彩的目标任务,突出监督重点,注重监督实效,在监督中体现支持。深入落实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围绕“四城同建”开展专项视察,听取审议“四城同建”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助力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中原生态水城、中国食品名城、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建设,加快构筑新时代漯河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战略优势。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百姓冷暖和安危挂在心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组织开展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沙澧河开发二期工程(含幸福渠)建设审议意见落实情况专项视察,促进人居环境改善和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在推动民生改善中彰显人大的为民情怀。

市人大常委会还将紧扣提升治理效能,大力推进法治漯河建设,制定出台《漯河市城市绿化条例》《漯河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组织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开展“助力乡村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持续深化“访民情、解民忧”和助力脱贫攻坚等活动。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