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5月22日 星期

汪曾祺:一菜一蔬 装着故乡的云


今年是汪曾祺诞辰100周年。5月18日,江苏高邮汪曾祺纪念馆正式开馆,从此文艺青年又多了一个打卡地。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汪曾祺在世时很乐观,是个对人间烟火充满世俗趣味的出世者,他能写、喜书、会画,还能做一手好菜。汪曾祺的美食,以独特的魅力,迷醉了众多文人雅士,并因此获得另一个头衔——美食家。他的关于吃、喜欢吃、喜欢写吃,其实也是美,是艺术之道。

懂得吃

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记事》等很多小说中都有水,充分体现了他对水乡生活的迷恋。水乡的静谧温柔,养成了他爱好各种美食的习惯。在他的《所谓吃货,不过是太热爱这个世界》中,谈吃的散文就有32篇之多,荠菜、枸杞、苦瓜、葵、薤、瓜、莴苣、蒜苗、花生、韭菜花、豌豆等,都在他笔下开花;鲥鱼、鲤鱼、鳜鱼、凤尾鱼、鳝鱼、螺蛳等,都在他文字中游弋。

《五味》中,炒米、焦屑、端午的鸭蛋、拌菠菜、拌萝卜丝,可写得文采缤纷。《昆明菜》一篇说到昆明的炒鸡蛋,“炒鸡蛋天下皆有。昆明的炒鸡蛋特泡。一掂翻面,两掂出锅,动锅不动铲。趁热上桌,鲜亮喷香,逗人食欲”,真的把人的食欲给“吊”了起来。

其实,汪曾祺笔下的美食,并不上“档次”。几个小小的“杨花萝卜”,也被他描述成最好吃的食材。杨花萝卜即北京的小水萝卜。“因为是杨花飞舞时上市卖的,名之曰:‘杨花萝卜’,这个名称极富于季节感。”汪曾祺笔下的高邮鸭蛋写出了人间滋味。“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这种笔法充满无限的家乡恋情,细细品味,让人感到高邮人骨子里对鸭蛋的那份骄傲。

1

品着吃

汪曾祺对吃是饶有兴趣的。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封信中,他教朱德熙做一种“金必度汤”,原料无非是菜花、胡萝卜、马铃薯、鲜蘑和香肠等,可做工考究,菜花、胡萝卜、马铃薯、鲜蘑和香肠全部要切成小丁,汤中居然还要倒上一瓶牛奶,起锅之后再撒上胡椒末,称之为西菜。

有一次到菜场买牛肉,汪曾祺问卖牛肉的:牛肉怎么做?让人感觉老头奇怪:不会做,怎么还买?其实,他是为了引出话头,结果倒给人家讲解了一通牛肉的做法,从清炖、红烧、咖喱牛肉,直讲到广东的蚝油炒牛肉、四川的水煮牛肉和干煸牛肉丝。(汪曾祺《吃食与文学》)

汪曾祺生前曾编过一本《知味集》,给这本文集写稿的有48位知名作家,历数中国菜的渊源和历史。文人很多都爱吃、会吃,吃得很精,而且善于谈吃,把谈吃文章集中成一本,什么八大菜系、四方小吃、生猛海鲜、新摘园蔬、暨酸豆汁、臭千张等,相当有趣。

他在1973年写给朱德熙的一封信中还说:“我很想退休之后,搞一本《中国烹饪史》,因为这实在很有意思,而我又还颇有点实践,但这只是一时浮想耳。”足可见汪老对吃的兴趣。

2

亲手做着吃

汪曾祺的“好吃”精神促成了一道汪氏菜肴的诞生。他在《文章杂事》中详细列出回锅油条的做法:“买油条两三根,劈开,切成一寸多长一段,于窟窿内塞入拌了剁碎榨菜及葱丝肉末,入油锅炸焦,极有味。”“这是我的发明,可以申请专利。回锅油条极酥脆,嚼之真可声动十里人。”

在不少文章中他都透露出对豆腐菜系的钟情。《豆腐》一文是他对豆腐喜爱之情的大成之文,洋洋洒洒4000余字,讲述豆腐的各种做法及风味,写出了汪曾祺的“豆腐学问”。“汪豆腐好像是我的家乡菜,豆腐切成指甲盖大的小薄片,推入虾子酱油汤中,滚几开,勾薄芡,盛大碗中,浇一勺熟猪油,即得。叫作汪豆腐,大概是因为上面泛着一层油,用勺舀了吃,吃时要小心,不能性急,因为很烫,滚开的豆腐,上面又是滚开的油,吃急了会烫坏舌头。我的家乡人喜欢吃烫的东西,语云:‘一烫抵三鲜’。”

1987年的《家常酒菜》中,在拌菠菜、拌萝卜丝、干丝、扦瓜皮、炒苞谷、松花蛋拌豆腐、芝麻酱拌腰片、拌里脊片之后,他正式将“汪豆腐”列入,并说“这道菜是本人首创,为任何菜谱所不载。很多菜都是馋人瞎琢磨出来的”。美籍华人作家聂华苓到北京访问,汪曾祺以家宴接待。做了几道菜,其中一道煮干丝,聂华苓吃得非常惬意,最后连一点汤都喝掉了。煮干丝是淮扬菜,不是什么稀罕物,但他是用干贝吊的汤。他说“煮干丝不厌浓厚”,愈是高汤则愈妙。台湾作家陈怡真到北京,请汪曾祺给她做一回饭。汪先生给她做了几个菜,一个是干贝烧小萝卜。那时,正是北京小萝卜长得最饱满也最嫩的时候。汪先生说,这个菜连自己吃了都很诧异,味道鲜甜如此!他还炒了一盘云南的干巴菌。陈怡真不仅吃了,剩下的一点点,还用塑料袋包起,带到宾馆去吃。(汪曾祺《自得其乐》)

汪曾祺逝世后,故乡高邮为纪念他,“汪氏菜肴”“汪氏家宴”一时鹊起,还出现了专事推介汪氏菜肴的“汪味馆”,生意十分红火。全国众多“汪迷”不顾路远迢迢慕名前往,品尝汪氏菜肴,饱览汪曾祺美文和书画。

谁的心里没有一片故乡的云呢?只是,汪曾祺把对故乡的感情融入生活的一菜一蔬,平淡朴实地叙说着心中的那片云。

据《解放日报》

3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